“北大才女”蒙曼年近50仍然单身,主持人朱迅在一档节目中问道:“你最想嫁的男人是

酸酸甜甜小苏 2025-04-21 22:55:37

“北大才女”蒙曼年近50仍然单身,主持人朱迅在一档节目中问道:“你最想嫁的男人是谁?”她思索了半晌回答了三个字,不料台下观众听到后却哄堂大笑。 2018年,在中国一档备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现场,主持人朱迅面带微笑,将话筒递向了这位身着素雅旗袍的女士。"蒙曼老师,我想问您一个有趣的问题。"朱迅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您最想嫁给谁呢?" 台下观众屏息以待,摄像机近距离捕捉着这位北大才女的表情。蒙曼略微思索,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举起话筒,不紧不慢地回答:"孙悟空。" 一瞬间,全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笑声。谁能想到,这位精通古典文学、擅长解读历史的学者,会给出如此出人意料的答案? 蒙曼没有被观众的反应所困扰,她平静地解释道:"在我眼中,孙悟空不仅本领高强,还有责任心,最重要的是他非常尊重身边的人。如果要选择伴侣,我希望找到像他这样的人。" 这个看似随意的回答,实则深藏玄机。孙悟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一根金箍棒能打破世间一切繁文缛节——这不正是蒙曼自己的人生写照吗?50岁高龄依然坚持独立自我,不随波逐流,不向世俗偏见低头。 蒙曼的电视生涯要追溯到她三十多岁时。当时,央视《百家讲坛》节目如日中天,主要邀请各大高校的知名学者讲解历史文化。按理说,年轻的蒙曼还不具备登上这个平台的资格。然而,曾在《百家讲坛》亮相的学者孟宪实认识蒙曼,深知她的才华横溢,便向节目组推荐了这位年轻的历史学者。 试讲环节,蒙曼的表现让在场所有人眼前一亮。她将晦涩难懂的历史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就这样,这位年仅三十多岁的才女成为了《百家讲坛》的常驻嘉宾,也由此开启了她的公众知识分子生涯。 在荧幕上,蒙曼以独特的视角解读历史人物,特别是武则天、太平公主等历史女性。她不谈枯燥的史料考证,不用拗口的学术术语,而是把历史故事讲得如同"隔壁大娘的八卦"一般亲切有趣。 有人评价她"把历史拆碎了喂给老百姓"。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她更是放开手脚,把"春风又绿江南岸"解读为古人的"朋友圈晒春游",将"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比喻成现代社会中"反内卷的网红"。 若要了解蒙曼为何能在50岁依然保持独立而不屈从于世俗压力,不妨回溯到她与众不同的童年。 1976年,当同龄的孩子们还在街头玩耍时,小小的蒙曼已经坐在家属院的石阶上,小手捧着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翻阅。在她仅仅3岁时,就表现出对文字非凡的兴趣;5岁时,她已能流利地背诵《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咿咿呀呀地跟着父亲念出那些千年古词。 蒙曼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母都是教师,家中的四面墙有三面是书架,饭桌上的谈话往往围绕着李白、杜甫这些古代文人。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她养成了与众不同的"怪癖"——当其他孩子攒零花钱买糖果时,她却紧握着辛苦攒下的几个硬币,跑到旧书摊上淘《红楼梦》的连环画。 邻居们常说她"早熟得不像个孩子",但在蒙曼眼中,那些泛黄的书页比任何玩具都更有魅力。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对知识的渴望,让她在高考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时极为冷门的历史学专业,并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 大学毕业后,蒙曼继续深造,最终获得了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7岁那年,她回到母校中央民族大学任教,开始了自己的教书育人生涯。令人惊讶的是,仅用短短4年时间,这位年轻的历史学讲师就一路晋升至学校的副教授,创下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生活中的蒙曼,与荧幕上解读历史的形象同样有趣。在她50岁的独居生活里,没有外界想象的孤独与清冷,而是充满了诗意与温暖。厨房里炖着热气腾腾的汤,手边翻着苏东坡的《东坡志林》,锅盖发出的"噗噗"声仿佛在应和着"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古诗意境。周末时光,她常泡一壶茶,面对阳台上的花草发呆,恍惚间成了现代版的"采菊东篱下"。 面对社会对"大龄剩女"的偏见,蒙曼从不回避,但也不与之较真。她曾笑着反问:"大清都亡了百来年,怎么还有人拿婚嫁当勋章?"在她看来,古代贵女如太平公主尚且能二婚后掌握兵符,现代女性为何要被"剩女焦虑"捆住手脚? 当有学生问她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时,她反问道:"怎么不问男教授这个问题?"这话轻描淡写,却戳中了社会对女性的双重标准。在蒙曼的书房里,凌晨三点的台灯常常亮着,映照着《全唐诗》或《东坡志林》的折角,这些与古人的"隔空对谈"填满了她的精神世界。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酸酸甜甜小苏

酸酸甜甜小苏

酸酸甜甜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