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宫4月18日最后通牒喊话中国,中美贸易关税战中国要么接受美国条件,争取宽大处理,要么继续采取对抗,中国一定吃亏。美方这话只说对了一部分,那就是对抗下去中国会有损失,但更大的亏本买卖肯定是老美自己,白宫却对此闭口不谈。 这话的底气来自特朗普上台后掀起的关税狂潮。 美国对全球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对华更是直接飙到145%,覆盖从钢铁到消费电子的方方面面。 白宫的算盘打得响:关税预计十年内吸金超5.2万亿美元,既能填补财政窟窿,又能遏制中国科技和制造业崛起。再加上联合日本、荷兰等盟友限制中国获取高端芯片技术,美国摆出一副“全面围堵”的架势。 可这底气真那么足?美国自己也被关税折腾得够呛,4月以来股市震荡,消费者信心下滑,电动车和电池行业首当其冲。J.P. Morgan警告,关税不确定性可能让2025年美国GDP增长腰斩,全球衰退风险飙升。 我们面对白宫的叫板,没低头,而是直接硬刚。4月11日,中国将对美关税从84%提至125%,针锋相对。更重要的是,我们掐住了美国的命门——稀有金属。 2023年8月起,镓、锗等关键材料出口管制让美国军工和科技企业叫苦不迭。中国商务部放话:“贸易战没赢家,但我们不怕打!”。 这硬气有底牌撑腰:中国2024年与欧盟贸易额达8900亿美元,非洲贸易额2800亿美元,多元化贸易网络让对美依赖大幅降低。 更别提中国在国内半导体产业在制裁下逆势崛起,SMIC营收翻三倍,2027年预计占全球近四成成熟制程芯片产能。关税战虽带来阵痛,但也逼中国加速供应链多元化,东南亚、欧洲供应商正填补空缺。 白宫说中国“一定吃亏”,这话只对了一半。中国出口企业确实承压,成本上升、订单减少,短期内不好过,但更大的亏本买卖在美国。 关税推高进口商品价格,消费支出占美国GDP三分之二的支柱直接动摇。美国农民更惨,中国的报复性关税让大豆、玉米出口暴跌,农村选民怨声载道。 全球供应链也被打乱,汽车、钢铁行业成本激增,全国有效关税率飙至12.4%,创1903年以来新高。 中国这边,内需市场和政策支持提供了缓冲,2024年GDP增长仍超美国,预计2025年进一步缩小与美国差距。贸易战倒逼中国产业升级,AI和新能源领域已开始反超美国。 贸易战没有赢家,但中国的战略定力和发展势头更能扛住压力。白宫想靠关税卡中国脖子,却可能自吞苦果。未来,中美关系仍将紧张,但我们用行动证明:吃亏?没那么容易!
中美贸易战打到白热化阶段,特朗普政府终于把最后一张底牌甩上了牌桌。关键时刻,中
【13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