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山东济南重工厂区内,一台足有6层楼高的巨型盾构机缓缓启动刀盘。金红涂装的麒麟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台名为“山河号”的钢铁巨兽即将出征黄河隧道,它的直径达17.5米,相当于五辆公交车并排的长度,是全球在建工程中最大的盾构机。 “这根本不可能完成!” 山东济南重工车间内,一群 “土路子” 工人望着眼前足有 6 层楼高、直径 17.5 米的 “大家伙” 犯了难,要组装全球在建最大盾构机 “山河号”,他们能行吗?但很快,奇迹开始在这厂房上演。 时间回溯到 2022 年 7 月,济南重工集团接到一项艰巨任务 —— 生产应用于济南市黄岗路隧道项目的 “山河号” 盾构机。 这可不是一般的工程,黄岗路穿黄隧道工程全长约 5755 米,盾构段长约 3290 米,建成后将是构建南北向跨黄河的大通道之一,意义重大。而 “山河号” 盾构机作为关键设备,其制造难度超乎想象。 2024 年 5 月 19 日,“山河号” 在济南市下线。它宛如一个钢铁巨兽,总长 163 米、重约 5200 吨、最大开挖直径 17.5 米、装机总功率 12580 千瓦。 刀盘涂装着瑞兽麒麟形象,彰显国潮风格,寓意着吉祥和平安,可这霸气的外表下,却是工人们面临的重重难题。 就拿组装来说,“山河号” 盾构机的直径接近常规盾构机的 3 倍,装配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 为解决难题,济南重工改变了原来一体式的结构设计,变成了分段式。刀盘分为 5 块,盾体分为 12 块,让其能够拼接,可这对误差的要求达到了毫米级。 钳工出身的周生保带领团队,从 2016 年山东首台大直径地铁隧道盾构机 “开拓一号” 下线,到如今 “山河号”,一路钻研,技术不断精进。但面对 “山河号”,挑战依旧巨大。 电气负责人张旭也没轻松到哪去,他要面对近 2 万条线路的复杂电气系统布局,这是常规盾构机的五到六倍,包括各种动力电缆、通信线缆、控制回路和安全回路等。 最崩溃的时候,他抱着五公斤重的图纸,在六层平台一天爬 40 趟楼梯,工装裤都磨破了三件。 刀盘吊装更是个大难题,“山河号” 刀盘重 800 吨,远超常规盾构机刀盘(约 200 吨),而厂房行车最大承重仅 400 吨。 怎么办?工人们连续三晚围绕 1:10 模型研究,通过调节吊环长短控制配重,将误差控制在 0.5 毫米内,最终成功完成刀盘吊装。 2024 年 6 月 11 日,“山河号” 盾构机首件台车开始吊装下井并开始组装。7 月 24 日,刀盘下井组装工作基本完成,进入调试阶段。 同年 9 月 1 日,“山河号” 盾构机正式开始启动挖掘。在黄河底掘进时,施工环境恶劣,刀盘切割岩层火星飞溅。但工人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智慧,让 “山河号” 稳步向前。 截至 2025 年 4 月 7 日,随着 “山河号” 完成 1000 环管片拼装,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掘进突破 2000 米。 在掘进至 1820 米时,“山河号” 抵达隧道最低点,之后由 “俯身向深” 到 “昂头向浅” 转变,对盾构机性能、姿态、推力等掘进参数的控制和隧道密封性要求极高。 项目团队依托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理念,提前周密计划准备,严格检测调试,动态维保检修,24 小时三班倒作业,实时调整掘进方案,将沉降控制在毫米级。 这条隧道采用单洞双层创新设计,节约地下空间和投资,但也带来内部结构工序多、作业空间狭小、工序交叉复杂等问题。 项目团队多次召开施工调度会,利用浇筑间隙协调盾构材料运输,创新性设计上层车道板浇筑移动式液压台车,实现内部结构与盾构掘进同步推进。 如今,项目团队已攻克超深基坑开挖、盾构机超宽部件城市运输、浅覆土始发、交叉作业频繁等施工难题,驾驶 “山河号” 平稳穿越一级水源保护地沉砂池等多个风险源,还创造了月进尺 426 米的 17 米级盾构掘进世界纪录。 预计今年年底,盾构隧道就能贯通。届时,济南主城区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将实现更好的互联互通,助力济南从 “大明湖时代” 迈向 “黄河时代”。 谁能想到,当初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这些普通工人用他们的双手,铸就了这不平凡的工程奇迹,他们的精神,也将随着这条隧道,深深扎根在济南的发展进程中。
1996山东济南,一男子为独吞100万赃款,把同伙5个人砌成窗下的水泥台子,随后
【14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