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核武器专家张宪义带着机密叛逃美国,岂料时隔28年后,他却又站出来为自己“洗白”,结果还受到了很多人称赞,只因为他当年盗取的资料,改变了如今的台海局势...... 张宪义,1943年出生在海南海口,父母是台湾人,小时候跟着家人搬到台湾。他在台中念高中,后来考进国立清华大学,拿了个理学学士学位。1967年,他从忠正科技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国立国防大学)毕业,正式踏进军旅生涯。因为对核工程特别感兴趣,他被选中去美国田纳西大学深造,拿下了核工程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77年回台湾后,他进了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核能研究所,开始参与台湾那个不太公开的核武器研发计划。 凭着扎实的专业背景和美国学来的本事,张宪义很快就混出头了。到1984年,他已经升到上校,当上了核能研究所的副所长。这位置可不简单,他能接触到核计划最核心的机密,成了台湾核武研发的关键人物之一。那时候,台湾的核计划已经搞得有点眉目了,他手上的资料和技术,基本就是整个计划的命根子。 到了1988年,事情突然就变了。那时候,台湾的核武器研究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眼看着就要出成果。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张宪义干了件大事——叛逃美国。其实,他早在美国留学时就被CIA盯上了,成了他们的线人。1988年1月8日,他先安排老婆和三个孩子以旅游的名义飞去日本,第二天自己拿着CIA给的假新加坡护照,从台湾跑路去了美国。走的时候,他啥也没多说,就留了封辞职信,桌上干干净净。 他带走的不是行李,是台湾核计划的命脉。技术图纸、实验数据,这些绝密东西全到了美国手里。美国拿到情报后,立马行动起来。1988年1月15日,美国联合国际原子能机构派人到台湾核能研究所检查,把反应堆的关键部件拆了,重水和燃料全运走。台湾的核武梦,就这么被掐断了。 这事儿还赶上了个特殊节点。就在检查组来的前两天,1月13日,蒋经国去世了。台湾这边领导层乱成一团,美国那边又压得紧,核计划彻底没戏。张宪义这一跑,直接把台湾的核武野心给废了。 跑美国后,张宪义一家被塞进证人保护计划。先是住华盛顿,后来台湾当局发现了他们的踪迹,美国只好不停换地方,最后在爱达荷州安顿下来。他在那边的国家实验室找了个活儿,研究第四代核电站技术,一直干到2013年退休。生活低调,基本不抛头露面。 在台湾,他一开始被骂惨了。军方直接给他下了通缉令,说他擅离职守。不过到了2000年,通缉令因为时间太长自动失效。慢慢地,大家对他的看法开始两极分化。有人觉得他叛逃是卖国,有人却说他避免了更大的麻烦。 2016年,过了28年,张宪义终于公开说话了。他接受了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陈仪深的采访,后来还出了本书,叫《核弹!间谍?CIA:张宪义访问实录》。他在采访里说,自己跑美国不是为了钱或者个人好处,而是觉得核武器扩散太危险。如果台湾真造出核弹,可能会刺激对岸或其他势力乱来,后果谁也兜不住。他觉得自己是站在“防灾”角度做的决定。 这话一出,台湾炸锅了。支持他的人说,这家伙有远见,阻止了台海变成核战场,间接保了和平。反对的人却觉得,他就是给自己找理由,叛国就是叛国,哪来那么多高尚借口。不管咋说,他这番话确实让很多人重新琢磨他的选择。 张宪义叛逃最大的结果,就是台湾核计划没了。从那以后,台湾再也没能重启核武研发。这事儿对台海局势影响有多大?简单说,台湾少了个硬筹码,但也少了个烫手山芋。如果当年真造出核弹,可能会让两岸关系更紧张,甚至把整个地区拖进军备竞赛。可没了核武,台湾在战略上就弱了一截,更多得靠美国撑腰。 有人说,张宪义让台海避免了核危机,算功劳;也有人觉得,他把台湾的底牌全卖了,害得现在只能看别人脸色。两边都有理,但事实是,他的叛逃让台海局势走到今天这步——没核武,但也没大战。 张宪义这人,到现在还是个谜。他自己说不后悔,但也承认没回台湾见父母是最大遗憾。支持他的人觉得,他牺牲小我保大局,反对他的人却说他就是个背叛者,把机密送给美国,害台湾吃了大亏。历史没给他定论,民间吵得更凶。 从现实看,他的叛逃确实改变了台海的战略格局。台湾没了核武能力,这空白几十年都没填上。对岸呢,也不用担心台湾突然掏出个大杀器。某种程度上,他真算“影响局势”的人,可这影响是好是坏,见仁见智。
1988年,中国核武器专家张宪义带着机密叛逃美国,岂料时隔28年后,他却又站出来
浅笑对风吟
2025-04-22 17:37: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