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价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卖给医院,医院的进价是3,520万元,差价2,020万元,但是最终查获的结果,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其中的回扣是2,000万,也就是说这台医疗器械只赚了20万元,其中的2,000万是用来打点关系疏通关系的。腐败真是让人无语。 2024年春季的一个清晨,某省会城市三甲医院的行政大楼内一反往常的平静。检察机关的调查人员正在对该院近年来的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记录进行突击检查。厚重的档案袋一摞摞堆放在会议桌上,每一份文件都记录着数额惊人的采购合同。 这次突击检查并非无迹可寻。半年前,当地纪检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该医院在采购进口医疗设备过程中存在重大问题。举报材料中提到的一台价值数千万的进口医疗设备引起了调查人员的特别关注。 随着调查的深入,这台医疗设备的购置过程逐渐浮出水面。设备采购合同显示,医院以3,520万元的价格从某医疗器械代理公司购入这台设备。这个价格在当时就引起了业内人士的质疑:同类型的进口设备,市场价通常在2,000万元左右。 然而,真相比想象中更加触目惊心。通过调取海关申报材料,调查人员发现这台设备的实际进口价格仅为1,500万元。短短的供应链条中,价格竟然翻了一倍还多。而这样的价格差异,显然不能用正常的市场运作来解释。 在对医院采购系统进行全面审计的过程中,调查人员注意到这笔采购存在诸多疑点。首先,设备采购决策过程异常简短,从提出申请到完成审批,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其次,供应商筛选过程中,其他几家参与竞标的公司都显示出明显的陪标特征。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台设备的采购价格远超出医院年度预算规划。按照正常程序,超预算采购需要经过专门论证和审批,但相关文件中这些必要程序的记录都非常简略。种种迹象表明,这起采购案件背后另有隐情。 通过调取银行资金往来记录,调查人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在设备采购款支付后,供应商的账户上发生了多笔大额资金转移。这些资金通过各种名目,最终流向了多个私人账户。资金的流向和金额,与设备采购价格的巨大差额形成了鲜明的对应关系。 在掌握了充分证据后,检察机关开始对相关人员进行约谈。很快,这起金额巨大的医疗器械采购腐败案件的真相逐渐明晰:在2,020万元的总差价中,竟有2,000万元被用作回扣,层层分配给了参与其中的相关人员。这意味着,如此大额的采购项目,供应商实际只赚取了20万元的毛利。 这个发现让调查人员感到震惊。在医疗设备采购这个本应严格规范的领域,腐败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输送链条。高达2,000万元的回扣,不仅反映出医疗设备采购中存在的巨大利益空间,更暴露出医疗系统内部监管机制的严重缺陷。 随着调查的推进,这起医疗器械采购案件背后复杂的腐败网络逐渐显露。通过梳理医院设备采购流程,调查人员发现从设备选型、招标、采购到验收的每个环节都被精心设计,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利益输送体系。 在正常的采购流程中,医疗设备的引进需要经过需求评估、技术论证、公开招标等多个环节。然而在这起案件中,这些本应严格执行的程序都被异化为利益输送的通道。从临床科室的设备申请,到医院设备处的技术评估,再到招标委员会的审核,每个环节都被设置了相应的"关卡"。 更令人震惊的是回扣的分配机制。2,000万元的回扣金额被按照不同比例,分配给了参与决策的各个层级。这种分配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按照一个精心设计的比例体系执行。这种"利益分配制度"的存在,反映出医疗设备采购腐败已经形成了一种系统性的运作模式。 这种腐败行为对医疗系统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虚高的采购价格直接推高了医疗成本。一台设备的价格被人为抬高了2,000多万元,这些额外的支出最终都将转嫁到患者身上,以各种形式体现在医疗费用中。 其次,这种腐败行为严重扭曲了医疗资源的配置。在利益驱动下,医院可能会过度采购某些高价设备,而忽视更实用、性价比更高的普通设备。这种不合理的设备配置,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还可能导致一些基础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同时,这类案件的曝光也严重损害了公立医院的公信力。作为承担公共医疗服务职责的机构,公立医院理应以病人利益为先。然而,如此规模的设备采购腐败案件,不可避免地会动摇公众对医疗系统的信任。 从制度层面来看,这起案件暴露出医疗器械采购监管机制存在明显漏洞。虽然存在招标、审核等程序性要求,但这些制度设计并未能有效防范腐败行为。价格形成机制的不透明,以及采购决策权力过于集中,都为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虽然存在预算审批、招标监督等环节,但这些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当内部人员串通合谋时,这些本应起到制衡作用的监督机制往往形同虚设。
事发突然!一夜之间,全国的医务工作者都沉默了!在医疗过程中,哪怕是再小的手
【63评论】【50点赞】
溜冰人
屁的转嫁到患者身上,转嫁到科室人员的好吧。科室人员靠日复一日的大量工作来还成本,病人拿钱来看病,医护付出劳动,这里面已经完成价值交换了,再谈亏得都是患者就不要脸了,是明显的偷换概念了。
jjhao 回复 大王叫我来巡山 04-23 06:36
确实大头是一线医务人员出的,比如CT检查费的标准是医保局定的,1百万和1千万CT拍一次都是300元,那为什么招标要买2千万同时装修1千万的CT拍摄室呢,这样合理将300元中的利润收入口袋,而不是发给一线医务人员,有一说一的是,1千万的CT机拍的清晰准确。
大王叫我来巡山 回复 04-23 06:11
这角度这逻辑真他娘的刁钻新奇啊,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用户83xxx74
我觉着你少点了一个零,他们会这么仁慈吗
用户13xxx93
都知道,就是没人管
天羽
大型医疗设备应该是政府网上招标采购?
罗莎海
记得以前北京抓了家走私支架的,几百的货 医院几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