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中,解放军在打扫芜湖战场时,见几人围在一具尸体前大哭,询问时,一个四川口音的人说:“这是我们的军长,被打死了。”
死者是二十军军长杨干才,该军是川军元老杨森的基本部队,也是当时少有的几支从北伐开始就有存在的部队。
全面抗战爆发后,杨森率二十军出川,开赴上海战场。蒋介石对川军抱有歧视,认为战斗力低、兵员素质差,不过对二十军的态度却是例外。
这其中,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二十军在淞沪会战中,与日军在大场血战近一周,在换防的桂军到来之前,主阵地均未丢失。战后清点损失,二十军战死团、营长十余人,连、排长二百多人,士兵伤亡七千多人。老蒋了解情况后,通电嘉奖二十军,称该军是川军的表率。
二是,杨森和刘湘有矛盾,率军出川后,积极向老蒋考虑。老蒋也乐得利用杨森,来制衡其他川军将领,相比其他川军部队,对二十军“高看一眼”。
1939年,杨森升任第九战区副长官兼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二十军军长由他的侄子杨汉域接任。在1945年初,杨汉域升任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后,二十军军长换成了杨森的侄孙杨干才。
尽管杨森不当军长,但依旧保持对二十军的控制,后任军长杨汉域、杨干才,凡营长以上军官的人事调整,都要事先请示杨森,二十军俨然就是“杨家军”。
杨干才早年从泸州讲武堂毕业后,被杨森安排到二十军,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从排长一步步当到军长,属于杨森的铁杆心腹。
1945年,杨森的三女儿嫁给了老蒋的侄儿竺培丰,和老蒋成为儿女亲家。进入老蒋“亲戚圈子”的杨森,被任命为贵州省主席,成为川军将领中,被老蒋派去主持一省军政的第一人。
既然当了省主席,总得有点表示,在抗战胜利后,杨森主动向老蒋提出,将二十军调归徐州绥靖公署节制。
在解放战争中,国军的杂牌部队因受歧视、不愿当炮灰,大都表现得不甚积极,但二十军却是个例外,表现得很是顽固。
在国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时,杨干才的二十军,在沂蒙山区和解放军作战大半年,给解放区造成了不小的破坏。之后,二十军又开入河南,划入郑州绥靖公署序列,与解放军多有交手。老蒋对杨干才得表现很满意,授予他“三等宝鼎勋章”。
对杨干才如此替老蒋卖命,二十军内部多有不满,有军官直言说:“二十七集团军在抗战中后期,兵力越打越少,却得不到补充,杨总司令(杨森)打成了光杆司令。如今,二十军作战这么积极,可到了休整补充时,却优先那帮黄埔生的部队,杨军长这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不顾弟兄们的死活。”
1948年8月,二十军划入十四兵团,兵团司令官由新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宋希濂担任,杨干才任副司令官。
宋希濂是黄埔一期生,老蒋派到华中牵制“剿总”总司令白崇禧的棋子。白崇禧为了应对华中黄埔将领们造成的压力,一面扩编桂系部队,一面拉拢张轸、鲁道源、杨干才等杂牌将领。
张轸、鲁道源等人,积极向白崇禧靠拢,而杨干才却态度不同,反而和袁守谦(黄埔一期生、时任华中“剿总”秘书长)、宋希濂等黄埔将领走得更近。
淮海战役打响后,兵力捉襟见肘的老蒋,电令白崇禧,将14兵团调往徐州战场。杨干才率二十军率先行动,但在白崇禧派人控制渡口、不许官兵登船后,遂不了了之。
老蒋在下野之前,电令杨干才,让其率二十军开赴南京外围,执行卫戍任务。白崇禧得知后,极力阻止,将杨干才召到办公室说:“武汉兵力空虚,二十军走不得。我准备新编组两个兵团,由你和张轸分任司令官。”
面对兵团司令官的诱惑,杨干才拿不定主意,回去后,给杨森打电话请示,杨森说:“你不要和白健生走得太近,听蒋老头的。”
当二十军船运到下关后,老蒋召见杨干才,说:“二十军对我而言,就是嫡系部队,你好好干,随后的美械装备,优先供给。”
随后,二十军开往蚌埠,准备配合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去解十二兵团之围。二十军刚开到,就传来了十二兵团覆灭,司令官黄维等人被俘的消息,杨干才大惊失色,对亲信说:“十二兵团的四个军都是美械装备,十几万大军,怎么就这么没了?”
1949年2月,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将二十军调去驻防芜湖。4月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汤恩伯来到芜湖的二十军军部,对杨干才说:“只要你守住防线,我立刻给你升为司令。”
杨干才心里清楚,面对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在芜湖根本守不住,但还是敷衍说:“请汤司令放心,卑职一定竭尽全力。”
然而,等汤恩伯走后的第二天,杨干才就下令所部134师先向湾沚撤退,他随后也带着军部直属及133师尾随而去。
24日,解放军追上了二十军,将其拦阻于湾沚以南的凤凰山、芳山地区。
杨干才对师长李介立吼道:“给我组织部队,必须冲出去,冲不出去,你我都得死。”
在突围逃跑时,杨干才被流弹打中。在解放军包围上来时,重伤走不掉的杨干才举枪自杀。打扫战场的解放军,在确认已死的杨干才的身份后,装殓掩埋、书写标识,以方便家人日后找寻。
杨森得知二十军覆灭、杨干才身死后,良久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