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需要纸质书吗 宝藏家庭读书计划
电子书和纸质书各有各的好。
电子书非常节省空间,适用于更多场合进行阅读,部分标记的内容还可以下载,便于做成读书卡片,还可以从其他书友的想法中获得共鸣,有种大千世界我不孤单的感觉。
但是电子书也有问题,有时想再翻一翻一本很喜欢的书,发现它已经下架了,再也找不到了,自己做的那些批注也随之消失,就好像一段看书的时光进入了黑洞,很难再打捞起。
所以,我是还需要纸质书的。
对于特别好的书籍,看完电子本,我会再买一本放在书架上。我喜欢完全拥有一本书的感觉。
《文化失忆(Cultural Amnesia: Notes in the Margin of My Time》的作者 克莱夫·詹姆斯在引言中写道:“早些年,有几次我不得不把手头最好的书卖了换吃的,所以我从不在书上画线。条件改善之后,我就不再那么谨小慎微了。我开始在段落下面做记号以备将来参考之用,不久又开始在那些记号旁做批注,接着又在卷首或卷尾的空白衬页上写更长的笔记。蒙田正是这样创造出现代散文的……我的很多页边批注都已经用进书评和期刊文章里了:这些文章本来就采用了散文的形式,集结成书后,我就更堂而皇之的冠之于散文之名。”
作者的分享很真诚,愿我们喜欢的每本书都可以直抒胸臆随便画线。自发、主动做批注是阅读和写作的好帮手,阅读的时候,不断向前翻阅,反复返回序言和目录,写下心中出现的任何念头。以后随手翻阅的时候,以前阅读时的所思所想就会历历在目,再写上想表达的,就像是和从前浅薄的自己对话。深深浅浅的字迹就是成长的见证。这是阅读纸质书籍的乐趣,是电子书所无法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