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部队找到朱富钧团长时,他的遗体已面目全非,头部爬满了蛆虫 1979年,天气阴沉,细雨如丝,广西崇左县的新和公社的树林中,聚集了超过千名神情紧张的部队官兵。 此时,作为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团长的朱富钧,准备带领他的部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朱富钧年仅42岁,已是广州军区最年轻的坦克团团长。 他自18岁参军,但晕车问题让他在最初的坦克训练中备受折磨。 他通过多次反复训练,最终克服了难关。 朱富钧不仅学会了驾驶坦克,还迅速晋升。 年仅36岁,他便担任了坦克团团长。 进入1979年,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挑衅及其对柬埔寨的侵犯,使得局势急剧升温。 中国政府决定展开对越自卫反击战。 战争一开始,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接到命令,要在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指挥下,与第42军125师一道,突破越军防线,向越南北部的复和县进攻。 战斗当天,朱富钧的坦克团集结完毕后,举行了誓师大会。 团内的官兵们神情严肃,誓言如铁。 誓师大会后,朱富钧带领全团乘车从广西龙州水口关方向出发。 当天夜晚,坦克团便迅速占领了敌人的311高地。 朱富钧继续指挥部队向前推进。 在进军复和的路上,越军分散在林间,利用机枪、火箭筒等武器对我方坦克团进行了射击。 为了节省时间,朱富钧果断决定跳过敌人,向前推进。 当坦克团进入这里时,他们再次遇到了强烈的敌军阻击。 此时,朱富钧立即做出决策,命令一营一连和反坦克预备队立即清扫敌军,为主力部队开路。 同时,他还命令坦克一营二连从水口大桥东侧涉水而过,抢占敌方阵地。 然而,坦克一营二连由于对地形的不熟悉,坦克一度陷入河中,无法顺利爬上河堤。 眼看局面陷入困境,朱富钧果断决定派遣敢死队,悄悄绕过敌人,成功消灭了敌军守桥部队。 部队成功占领了大桥,并顺利渡过水口大桥。 此后,坦克团接到了下一步任务。 朱富均团长迅速召开了作战部署会议,并将攻击任务细分到各个连队:坦克一连进攻300高地,坦克二连攻击大弄公安屯,坦克三连则专注于清除糖厂的敌人。 战斗力集结完毕,部队迅速出发,沿途直指复和县城。 复和地区的守敌力量强大,主要由越南567团、大弄公安营、复和县独立营及部分特工队和民兵组成,兵力总计超过三千人。 敌人倚靠山脉的天然屏障,使得坦克部队的进攻显得尤为困难。 复和县周边的山高坡陡,悬崖险峻,密林荆棘遍布,坦克的机动能力受到限制。 然而,当坦克团行进至复和城外的哥新地区时,敌军已经占据了周围的高地。 重机枪和高射机枪从高地上不断扫射,越军的火炮也开始从四面八方射来。 面对强烈的火力压制,朱富均迅速部署战术,指挥副团长蔡国雄带领一部分兵力冒着敌人炮火,冲上哥新北侧的一个无名高地,暂时压制住敌军的火力。 在短暂的喘息间,朱富均发现敌人位于西北方向的高地构成了最大的威胁,那里布置了大量的小口径加农炮、迫击炮和高射机枪。 他命令侦察兵进行坐标测定,并下达了精确射击命令。 敌方阵地遭到了猛烈炮火的覆盖,两门加农炮和数门迫击炮在爆炸中四散,敌军防线被彻底瓦解。 就在坦克团准备进一步推进时,接到上级命令,要求立即支援被越军包围在巴脱地区的125师指挥部。 朱富均命令副团长蔡国雄带领二营和三营向复和推进,而自己则带领两个坦克连沿3号公路向巴脱地区急行。 然而,由于对地形的不熟悉以及步坦通信的滞后,朱富均带领的坦克部队误入了敌人的重兵防线弄哥地区。 越军在此精心布置了三道防线,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火力点和反坦克设施。 朱富均迅速指挥坦克连以排为单位占领有利地形,并支援步兵向敌人发起冲击。 面对敌人密集的炮火,几辆坦克陆续失去了战斗力。 正当战斗陷入僵局时,朱富均接到了撤退命令。 原本被包围的125师指挥部并不在巴脱地区。 朱富均指示部队准备撤退,但就在此时,一枚敌军发射的火箭弹击中了朱富均的装甲车,导致他重伤昏迷。 临终前,朱富均将指挥权交给了随行的一营长张发成,命令他带领部队进行撤退。 最终,朱富均因伤势过重,在撤退过程中不幸牺牲。 战友们将其安葬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 战后的部队在张发成的指引下,成功消灭了越军在弄哥地区的防线。 张发成也因此荣立一等功。 参考文献:[1]张伟,刘增训,张心华.对越自卫反击战退役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22,35(4):407-411
中美为啥打不起来?根本不是国力拼不过,而是海空军实力摆在那儿! 2016年那
【6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