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友@依稀在橙友圈#橙里有喜#话题分享:
今天在崇明岛喜园参观。结婚证书,见证历史。
橙友@依稀分享出来的喜事,乃是上海崇明岛婚嫁文化宝藏地,名叫“喜园”。
喜园通过陈列展示婚嫁习俗实物藏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的“喜文化”。院落布局错落有致,分“红妆喜事”“与子同梦”“百子乐园”“吉市老街”等特色主题展区。另外还有婚礼广场,通过亮轿、颠轿、落轿、三箭定乾坤等一系列传统仪式,活态展示中国的传统结婚仪式。
在展区内,你会被十里长街的嫁妆担所吸引,那些马桶、木盆以及装满嫁妆的木箱,每一件都充满了历史年代感。
橙友@依稀拍了一些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他说还拍到了结婚用的床,各种朝代的婚床。
橙友@依稀,姓蒋,72岁,退休教师,橙柿互动的资深圈友。这次参观上海崇明岛,是跟了一个康养团过来的,4日游。昨天早上8点武林广场出发,12点50到达崇明岛海上花岛(景区),先后去了雷锋博物馆、世界木化石和中国奇石馆,中华喜园、玫瑰庄园等。
蒋大伯是东阳人,不过,因为一双儿女都在杭州成家立业,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杭州。
说起这次康养之旅,蒋大伯说,其实他是个动了四次手术,经过三次化疗的人。他说,自己也算一个命硬的人。
2016年,他退休刚两年,身体查出胃有问题,后面肝和肾也查出问题。从义乌到杭州,前前后后在医院接受了四次大手术。记者担心电话采访会不会累着他,他说:“现在好着呢,否则也不会出来旅游了。”
也许在他的心里,这些病痛都不算什么。毕竟,他是扛着困苦过来的人。
1972年,刚刚18岁的他,成了村里的小学教师。“什么都教,老师是我,班主任是我,教导主任是我,校长还是我。”因为是村小,学生数量不多,他只能采用复式教学法。后来,他参加考试,考上了义乌师范学校,成了一名公办教师,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后来还担任了副校长、校长、教办主任等职位。
一直以来,蒋大伯积极参与献血,获得过献血30年荣誉证书。这也是他想不通的地方,献血都好好的,为什么一下子就生病了。不过,他也感谢自己参加献血,让病情得以在早期就被发现。
老伴在2010年就去世了,因为肝癌。这些都扛过来了,现在,他的孙辈今年要参加中考了,大的外孙女已经上了大学。“现在我是时间自由,没有负担,唯一的心愿,就是趁着现在能动,想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经历过这么多,如今风轻云淡,对蒋大伯来说,也是一喜。
欢迎大家来橙友圈#橙里有喜#话题,播报你生活中的喜事乐事,你帖子一经入选到“橙里有喜”栏目,你将获得100积分的奖励。
快来分享吧。
橙里有喜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