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说:“缘分本来就稀薄寡淡,相伴一程已是万分感激。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

瑶光映心曲 2025-04-23 19:48:20

一句话说:“缘分本来就稀薄寡淡,相伴一程已是万分感激。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没有谁能一直陪着谁。只要同行的时候是快乐的,就是最好的相遇,至于怎么走散的不重要。 缘分这东西,真是摸不着看不见,可又实实在在影响着咱们的生活。就像弘一法师说的,缘分稀薄寡淡,能碰上就是运气,能一起走一段更是福气。他从李叔同变成弘一法师,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从富贵人家的小少爷到出家为僧,看透了世事无常。他早年才华横溢,写诗画画弹琴样样精通,后来却放下这一切,钻研佛法,过起了清苦日子。这转变听着挺玄乎,但细想想,不就是缘分推着他往前走吗? 人这一辈子,谁没遇到过几段缘分呢?小时候的玩伴,长大后的朋友,再到生命里来来去去的那些人。有些缘分长,有些短得像一阵风。弘一法师晚年常说,缘分就像水,流过就没了,抓不住也留不长。可正是因为它稀薄,才让人觉得珍贵。想想你身边的人,有的陪你走了好多年,有的可能就几个月,可那段时光只要开心过,不就挺值吗? 李叔同这人,生在1880年的天津,家里挺有钱,算得上衣食无忧。可五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母亲拉扯着他长大。他从小就聪明,13岁写出“人生犹似西山月,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的诗,愣是让人觉得这孩子不简单。后来考进上海南洋公学,跟着蔡元培学新思想,眼界大开。1905年,他跑去日本学画画和音乐,回国后在上海杭州教书,还搞了个“春柳社”,忙得不亦乐乎。 1918年,他突然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改名演音,号弘一。从此告别俗世,过上吃斋念佛的日子。这转变咋看咋觉得不可思议,可他自己却觉得理所当然。他后来常跟人讲,人生就是一场缘分聚散,富贵也好,才华也好,都是过眼云烟。出家后的他,日子过得简单,穿破僧袍,吃素食,却一心扑在佛法上。这不正是他悟到的——缘分来了就珍惜,走了就放手? 弘一法师出家后,对缘分的看法特别接地气。他常说,世上的人和事,就像天上的云,聚了又散,谁也拦不住。咱普通人也是这样,朋友之间、家人之间,甚至跟陌生人擦肩而过,都是缘分在作祟。有时候分开是没办法的事,比如搬家、工作变迁,或者干脆就是性格不合。可他觉得,只要分开前那段日子过得开心,就没啥好遗憾的。怎么走散的不重要,关键是走的时候彼此都好过。 他晚年在福建弘法,生活苦得不行,穿得破破烂烂,连鞋子都是旧的。可他心态好得很,天天抄经书练书法,乐在其中。有人问他为啥不留恋以前的日子,他总说,过去的缘分结束了,新的缘分来了,就这么简单。咱普通人或许没他这么豁达,但也能学着点,别老揪着散了的缘分不放。朋友走远了,感情淡了,都是常事,留下的回忆是甜的就行。 弘一法师老跟人念叨,缘分这玩意儿别强求。他在厦门南普陀寺讲课时说过,茶喝下去香,咽下去就没了,人跟人相处也是这个理。相伴的时候好好珍惜,散了就别硬拽着。这话听着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咱生活中总有些缘分让人放不下来,比如老朋友断了联系,或者亲人没了,心里老觉得空落落的。可他说了,没啥是永恒的,硬要抓着,反而给自己添堵。 他晚年身体不好,还坚持弘法,走到哪儿都带着一股淡然劲儿。弟子说他写书法时,特别专注,一笔一划都透着心静。这不就是告诉咱,活在当下最重要吗?你我身边的缘分也是,不管是家人、朋友还是路人,能陪你一段就挺好。别老想着天长地久,那不现实。只要眼下开心,这缘分就没白来。 1942年,弘一法师在泉州温陵养老院去世。那年他62岁,身体早就垮了,可精神头一直不错。他最后几年都在福建跑来跑去,讲经说法,整理佛经,连艺术都不碰了,就一门心思写书法。他的字瘦瘦的,劲道十足,透着一股子清气。去世前,他躺在床上,交代了几句遗言,就平静走了。骨灰撒在山里,连墓碑都没留,就这么干干净净地走了。

0 阅读:8
瑶光映心曲

瑶光映心曲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