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下凿通途——渝昆高铁在建昭通隧道探访记

金台资讯 2025-04-24 09:05:13

人民网记者刘政宁

绵延巍峨的乌蒙山下,全长16.26公里的渝昆高铁昭通隧道正在艰难中掘进。因为它穿越了18套地层与2条断裂带,集岩溶、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膨胀土、高瓦斯和长距离煤系地层等不良地质问题于一体。

昭通隧道是渝昆高铁重要控制性工程,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近日,记者翻看施工平面示意图发现,这条隧道的横洞和斜井辅助工程总长度,竟然超过了正洞长度。

正因如此,两千余名施工人员历经64个月的艰苦奋斗,当前昭通隧道正洞才开挖12.05公里,尚有4.21公里待掘进。

隧道内下起“瓢泼大雨”

4月18日,云南昭通艳阳高照。记者身披雨衣、脚穿雨靴、头戴安全帽,乘车进入渝昆高铁昭通隧道三号横洞。行至昭通隧道正洞作业位置时,只见头顶哗啦哗啦地下着大“雨”。

“隧道开工5年多来,遭遇了突泥涌水、软岩大变形、瓦斯突出等艰难险阻,施工难度远超前期设计。”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向金友介绍,去年4月,新增的三号横洞开挖抵达正洞位置,自此,昭通隧道三个横洞和两个斜井全部转入正洞施工。

三号横洞位于昭通市彝良县洛泽河镇笋叶村,洞内大多为灰岩地层,由于暗河从施工面顶上经过,施工现场犹如“水帘洞”。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的施工人员均身穿雨衣,即便如此,不一会衣服也会湿透。

“昭通隧道有9800米岩溶地层,岩溶水极其发育。”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渝昆高铁项目经理吕敬钱介绍,目前施工已揭露大型溶洞10余处,日均出水量极大,施工环境恶劣,施工难度极大。

突涌、溜坍险情不断

“在施工过程中,单纯的‘水问题’并不可怕,再遇上‘泥’就危险了。”吕敬钱说,这几年来,共发生大小突涌、溜坍百余次,施工过程险情不断,严重影响进度。

2021年10月27日,二号斜井正洞发生的一起突涌险情,让该区域施工负责人陶泽诗记忆犹新。“一开始只是渗水,随着裂缝和突涌压力变大,我们果断组织工人撤离。”陶泽诗说,施工人员刚刚撤离,泥沙携带大量孤石涌出,喷涌距离最远达到209米,把来不及撤离的机械设备完全掩埋。

“该区域接下来5年时间里,共发生了三次大的突涌,事后清理淤泥花费了近2个月的时间。”陶泽诗表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本来洞体掘进的进度缓慢,突涌和溜坍遗留的泥沙清理工作,影响着施工的进度。

掘进不易,挖通的洞体还要经受“压力”的考验。由于昭通隧道埋深超过500米段落近9000米,最大埋深为980米,其中软岩大变形段约1895米。为保障施工进度,该项目通过优化洞形、长锚杆主动支护、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等措施,实现了“快挖、快支、快封闭”。

五年多揭煤仅390米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昭通隧道真正的“硬骨头”是煤与瓦斯突出问题。从二号横洞平导进入的煤系地层,各项参数指标均远超突出危险临界值,达到煤的最大破坏类型V类,瓦斯抽排及揭煤难度前所未有,被煤矿及高校科研院士团队定位为“世界性难题”。

“因为危险系数高,安全要求特别高,进度最慢。”二号横洞区域施工负责人杨合标表示,在刚开始作业时,施工人员听到墙体内传出的乒乒乓乓声音,吓得不敢进洞。在他以身作则率先进洞确保安全后,再耐心劝导,才逐步打消他们的顾虑。

二号横洞工区575米9层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层,各项指标远超突出临界值。吕敬钱说,先后召开了30多场专家会,花了32个月时间通过了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的3层煤,经过连续攻坚,当前仅通过了5层390米煤层,还剩余185米。

“在煤与瓦斯突出段的施工过程中,也探索形成了多项关键技术,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向金友表示,在国铁集团、西昆公司大力支持,参建方积极配合下,煤与瓦斯突出段最难的部分已经完成,接下来将继续攻坚,确保工期要求,为渝昆高铁全线通车提供坚实保障。

1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