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明确警告韩国:胆敢将中国稀土产品交给美国军火商,直接经济制裁!警告的背后,是韩国很可能已经这么干了。 最近中国商务部的一纸警告函,直接把韩国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份发给韩国电力变压器、电池、显示器等龙头企业的文件,核心意思很明确:如果你们把含中国稀土的产品转卖给美国军工企业,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这不是空口威胁,而是带着具体制裁措施的正式警告。更耐人寻味的是,外交部也罕见地对此事作出回应,说明事情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 韩国企业现在估计很头疼,一边是美国老主顾的订单不敢丢,另一边是中国稀土断供就可能导致生产线瘫痪。这种两难境地,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 2024年第一季度,韩国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同比增长15%,达到1.7亿美元。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但放在美国F-35战机因为缺稀土而减产的背景下,就显得格外扎眼。 更麻烦的是,很多韩国企业自己都搞不清楚,他们进口的稀土材料最终流向了哪里——毕竟供应链转了几道手,谁又能说得清? 中国这次出手,显然是有备而来,4月初,中国对钐、镝等7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材料恰恰是F-35战机永磁体和“战斧”导弹制导系统的关键原料。 美国70%的稀土依赖中国,这一刀下去,直接戳中了美国的软肋。但问题在于,美国自己挖不到足够的稀土,就开始打盟友的主意。 韩国半导体行业79.4%的稀土靠中国进口,电动汽车永磁体的对华依存度更是高达85.8%。如果中国彻底断供,韩国连缓冲的余地都没有。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用稀土敲打对手,2010年钓鱼岛事件时,中国暂停对日稀土出口,日本汽车和电子产业差点停摆,全球稀土价格直接飙涨4倍。 如今轮到韩国,情况只会更严峻。 韩国不是没想过摆脱对中国的依赖,2021年砸了4.5万亿韩元搞稀土深加工,结果因为核心技术被中国卡脖子,工厂建好了也只能吃灰,最后项目关停,血本无归。 事实证明,稀土这玩意儿不是有钱就能玩得转的,从开采到提纯,中国积累了半个世纪的技术壁垒,哪是说突破就能突破的? 更让韩国企业冒冷汗的是,中国这次不仅管出口,还要管流向。警告函里提到的“追溯机制”,意味着未来每一克稀土的用途都得交代清楚。 这种精确到毫克的管控,摆明了是要堵死“借道韩国、暗度陈仓”的漏洞。毕竟,美国军工巨头的供应商名单上,三星、浦项制铁这些韩国企业可都是常客。 以前中国或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现在既然摊牌了,规矩就得立清楚。 美国的反应也很真实,特朗普刚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反手就掐住稀土的脖子,美国军工和电动汽车行业立马哀嚎一片。 MP材料公司的老板直接哭诉:“无人机和未来战争武器的供应链被切断了。”但抱怨归抱怨,现实很骨感——美国唯一的稀土矿芒廷帕斯,三分之二产量还得运到中国加工。 而且美国国防部砸了2.58亿美元给澳大利亚企业建稀土加工厂,结果两年过去连废水处理许可都没搞定。 韩国现在最尴尬的地方在于,它既没能力摆脱中国稀土,又不敢违抗美国。 蒙古和哈萨克斯坦倒是有点稀土储量,但蒙古90%的货物得从中国天津港出海,哈萨克斯坦的加工技术又跟不上。 所谓“替代方案”,根本就是画饼充饥。难怪韩国业内人士自己都说:“在稀土领域,选择中国不是战略选项,而是生存必需。” 贸易战打到现在,已经变成全球供应链主导权的较量。中国从过去被动出口稀土,到现在主动管控流向,说明已经看清了稀土的真正价值——它不仅是“工业维生素”,更是战略武器。 韩国如果聪明,就该趁早认清现实:跟着美国搞“脱钩”之前,先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本事接住中国的反制。 历史早就证明,和中国打资源战,从来没什么好下场。 现在全球都盯着韩国企业的下一步动作,是硬着头皮继续当美国的“中转站”,还是老老实实配合中国的管控? 但无论怎么选,代价都不会小。 不过,有一点很明确,中国手里捏着稀土这张王牌,主动权永远在自己这边。
中方明确警告韩国:胆敢将中国稀土产品交给美国军火商,直接经济制裁!警告的背后,是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4-24 11:13:56
0
阅读:124
大可不必为难吧!
先部分停工国内整顿,摸底资源禇备。做好国家资源安全调查!治治不听话的企业和国家
用户10xxx92
南朝鲜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