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国民党6届2中全会上,国民党元老张继,突然站起来对蒋介石说:“共产党就在你身边!”全场顿时一片哗然。 这一刀不是随口而出,是憋了太久。 政协会议刚结束没几天,国民党准备的几套提案,一个接一个被中共精准击穿。 提前写好的发言稿,居然被对方提前掌握,蒋介石暴跳如雷,军令再三加密,情报依旧漏得干干净净。 张继看在眼里,火在心里,这不是偶然,是长期泄密。 张继跟蒋介石几十年交情,说得出那句话,不是没想过后果,但忍无可忍,开口就是一记重锤:你最信的圈子里,有人是“内鬼”。 蒋介石脸色铁青,嘴里憋出一句:“党国元老怎可乱讲。”转身走了,没做解释,也没提调查。 这下不查,比查还难看,谁都知道,这话虽然没点名,但“中枪”的,是蒋介石最贴身的圈层。矛头直指中枢,位置就在身边。 风声一下紧了,中统、军统、党部情报科,几乎连夜启动内部清查,却查不到源头,因为“钉子”深藏得太久,太稳。 沈安娜,这个名字没人说出口,但已经有了猜测。 职位不高——速记员,权力不大——打字记录,可每次开会,她都坐在最前头;每份绝密文件,都会由她亲手处理。 更要命的,是身份伪装太完美,天天出入蒋介石办公室,宋美龄也称赞她是“可靠的人”。 办公桌上摆着元老书法、墙上挂着蒋夫人的画像,谁都不信这种人会是中共地下党员。 她记录了蒋介石在会议上的部署,包括对东北的调兵细节、对中共的封锁计划,字字录下,迅速通过密线传回延安,这一役,中共先动一步。 那句话“共产党就在你身边”,就是从这些情报引爆的。 张继没证据,但直觉告诉他:事情已经烂到骨头里。 这一声喝问,不只是掀锅,是把锅砸了。 全会之后,气氛变了,蒋介石没做表态,张继也没再发声,外头都在看,国民党内部,是不是要开始抓“内奸”,但风声过了一阵,却没下文。 因为真动手,就不是清查,是自毁根基。 这场风波的后续,在政协战场与军事对峙中,体现得更彻底。 中共一次次抢先布局,关键节点全有准备,不等国民党出招,已经有人解了局,反包围、反兵力调动、反舆论攻势,反得有条不紊。 反观蒋介石阵营,满朝疑云,开会都怕泄密,纸条来不及写就撕,上层失了信,下层也跟着乱,越来越多人开始观望,不再信服。 张继从未再公开发言,但那次开会的沉默、蒋介石拂袖而去的背影,成了那一届全会的“墓志铭”。 沈安娜继续伏在暗处,没人敢动,因为查不动、也不敢查。 查下去,谁签的调令?谁批的任命?谁放她进核心?一层一层,全是窟窿。 这就是典型的“看见问题却动不了”的局。 国民党陷入的是信任崩盘,不是制度问题,而是核心圈彼此猜疑到不敢动弹,再有计划,再有部署,只要有一条暗线,就会被提前瓦解。 1946年之后半年,全面内战开始,国民党打得艰难,每一场战役都像裸奔。 计划刚起草,对方就知道破法,东北丢得快,华中守不住,解放区一片一片扩张。 舆论场上,中共的步调和口号,也像是提前得知了对手的节奏。 那一次张继的喊话,是国民党阵营内部的一次自我崩塌,不是敌人强,是自己裂了口。 从张继的愤怒,到沈安娜的沉默,再到蒋介石的无回应,这一连串细节,不是戏剧,是当时最真实的历史层面。 当外部战火未起,内部已在塌方,输局几乎已定。 1949年,局势翻转,那一年回看三年前的重庆,很多人都想起了那句——“共产党就在你身边”,原来不是一句指责,是一句预言。 参考资料: 金冲及.《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命运》. 三联书店, 2013.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评论】【2点赞】
平平淡淡
说明蒋家王朝气数尽了,到处是窟窿,补也补不了,补上去的也是窟窿,是相声中一句话:破布补破裤,破裤破布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