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4年,纳兰性德大婚。新婚夜,他送走宾客,走进洞房。当他深吸一口气,掀开新娘的红盖头时,他瞬间愣住了,他的手僵在半空中,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新娘便问他怎么了? 说到清朝大才子纳兰性德,不少人脑子里立马会蹦出那句"一生一代一双人"。 这话听着就让人觉得,这人肯定是个痴情种子。不过您要是真把他的日子掰开来看,里头酸甜苦辣可多着呢,跟戏文里唱的可不太一样。 纳兰性德打小就含着金汤匙出生。他老爹明珠是康熙爷跟前的大红人,娘亲是正黄旗的皇亲贵胄。搁在京城地面上,这样的家世可算是顶了天的体面。 这小子打小就机灵,五岁能背诗,八岁能写文章,过目不忘的本事传得街知巷闻。等他长到十八岁那年,轻轻松松就考上了举人,两年后又中了进士。那年头读书人挤破脑袋都够不着的功名,到他这儿就跟逛菜市场似的容易。 这顺风顺水的日子也有不顺心的时候,那就是遇上他表妹那档子事。那年表妹家里遭了难,被接到明珠府上暂住。两个年轻人朝夕相处,日子久了就生出情分。 可那时候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别说八旗姑娘到岁数都得进宫选秀。果不其然,表妹前脚刚及笄,后脚就被送进宫当了嫔妃。这事儿成了纳兰心里头一道疤,后来他那些个愁肠百结的诗词,多半都是从这儿起的头。 到了二十岁这年,家里给说了门当户对的亲事。新娘子是两广总督卢兴祖家的千金,正经的大家闺秀。新婚那晚,纳兰掀盖头时手直打颤——倒不是紧张,是让新媳妇的样貌惊着了。 卢氏生得柳眉杏眼,举手投足都透着书卷气。原本不情不愿的婚事,倒成了段良缘。 小两口婚后吟诗作对、红袖添香,日子过得蜜里调油。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后卢氏难产,大人孩子都没保住。这事把纳兰性德彻底打蔫了,后来他写的那首"赌书消得泼茶香",说的就是这段痛彻心扉的往事。 康熙二十三年南巡,纳兰跟着圣驾到了江南。在秦淮河畔的酒楼上,他遇见个眉眼酷似亡妻的歌妓。这女子姓沈,本是书香门第出身,家道中落才沦落风尘。 纳兰花了二百两银子给她赎身,带回京城当妾室。可这沈姑娘在京城住着浑身不自在——纳兰天天要进宫当差,偌大的宅院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熬了大半年,沈姑娘主动求去。纳兰也没为难她,给了笔盘缠送她回了江南。 打这之后,纳兰性德就跟换了个人似的。虽说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当上了御前侍卫统领,可私下里总是郁郁寡欢。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刚过完三十一岁生日的纳兰突然病倒。 太医说是染了风寒,可这病来势汹汹,不出七日人就没了。明珠府上挂起白幡的时候,京城文坛的老少爷们没一个不摇头叹气的,都说这是把半部《饮水词》带进棺材里了。 纳兰这辈子的矛盾,全在他身份上摆着。顶着镶黄旗的贵胄身份,偏生揣着颗文人的心;明明能靠祖荫享福,非要往情字上头钻牛角尖。他那些传世的词作,十有八九都是为情所困时写的。 后来人看他的故事,总爱往风花雪月里编排,其实细究起来,哪段情不是被时势压着、被规矩框着?就像他表妹入宫这事,搁现在看是棒打鸳鸯,可放在康熙年间,哪个八旗世家敢违抗选秀的规矩? 再说他那位明媒正娶的卢氏,要是放在普通人家,说不定能跟纳兰白头偕老。可偏偏卢家是封疆大吏,这样的联姻本就带着政治算计。 后来卢兴祖在官场上栽了跟头,卢氏在明珠府里的日子未必真如外人看着那么光鲜。这些藏在诗词背后的弯弯绕,倒比那些个才子佳人的传说更值得咂摸。 纳兰性德死后葬在京郊皂荚屯,坟头现在早没了踪影。倒是他写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成了后世痴男怨女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这词儿好就好在道破了世情——初见时谁不是满怀憧憬?可这日子过着过着,就由不得你我了。纳兰性德这辈子活得太明白,又活得太较真,这才落得个英年早逝的下场。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没这些个爱恨纠缠,哪来那些叫人肝肠寸断的好词呢?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2016年1月20日报道《纳兰容若诞辰360周年 "初见"是表妹还是妻子?》 清史稿·明珠传 清代八旗选秀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9) 《饮水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北京地方志·名人墓葬考
1674年,纳兰性德大婚。新婚夜,他送走宾客,走进洞房。当他深吸一口气,掀开新娘
花开富贵坊
2025-04-24 16:15:05
0
阅读: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