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掀了一半,中国该怎么办?太多的网友问,中国的军事早已世界前列,为什么还不武力收台?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怕被制裁,怕被西方联手围殴,怕一战下来让多年的发展付诸东流。换句话说,解决台湾问题从来都不是敢不敢,而是值不值的问题,这种制裁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参照一下俄罗斯。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发起了史上最严厉的制裁: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冻结了 3000 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限制能源出口,甚至连猫和树都被制裁了。 结果呢?俄罗斯 GDP 直接缩水 3.7%,卢布汇率暴跌到 1 美元兑 50 卢布,物价飞涨,民众生活水平倒退。 中国虽然比俄罗斯强,但同样有软肋。比如我们每年要进口 5 亿吨原油,其中 40% 来自中东和非洲,如果西方联合施压,这些国家可能被迫断供。再比如芯片,中国 70% 的高端芯片依赖进口,美国一旦全面封锁,华为的困境就是整个产业链的缩影。 那中国的 “筹码” 在哪?首先是外汇储备。我们有 3 万亿美元储备,相当于 3 个俄罗斯的家底,但其中 60% 是美元资产。如果被冻结,后果不堪设想。不过中国早有准备,近几年疯狂增持黄金,从 2018 年的 1842 吨增加到 2024 年的 2200 吨,还在全球布局人民币结算体系。比如跟沙特签了石油人民币结算协议,跟巴西搞本币互换,2024 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处理了 175 万亿元,覆盖 185 个国家和地区。 其次是贸易多元化。中国是 140 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2023 年对 “一带一路” 国家出口占比 46.6%。就算西方制裁,这些国家也不会轻易断交。比如印尼用人民币买中国飞机,阿根廷用人民币结算大豆进口,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但问题是,中国对美欧的出口仍占 30%,特别是机电产品和汽车,一旦被限制,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厂可能停工。 第三是能源安全。中国能源自给率 80%,但原油对外依存度 73%。不过我们有后手:跟俄罗斯签了长期天然气协议,在非洲布局了油田,还建了 12 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能保障 90 天的需求。更关键的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2024 年光伏装机 8.4 亿千瓦,风电 5.1 亿千瓦,电动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如果西方卡脖子,我们可以用新能源反制,比如限制稀土出口 —— 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 37%,却供应了 90% 的市场。 但最致命的还是科技封锁。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已经到了 “精准打击” 的程度,从 EUV 光刻机到 AI 芯片,层层设限。不过中国也在突围:上海微电子的 28nm 光刻机进入量产,华为的 “盘古” 芯片算力达到国际水平,2024 年研发投入占 GDP 的 2.6%,超过欧盟。但这些突破需要时间,短期内仍会阵痛。 再看国际反应。欧盟虽然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但对中国态度暧昧。2024 年中欧贸易额 6.9 万亿元,德国大众、巴斯夫等企业在中国有巨大利益。如果中国被全面制裁,欧洲企业也会损失惨重。所以欧盟大概率会采取 “选择性制裁”,比如限制高端技术,而不是全面脱钩。 最后是国内稳定。俄罗斯被制裁后,物价飞涨,民怨沸腾。中国虽然有强大的内需市场,但制裁会导致失业率上升。比如外贸企业倒闭可能影响 2000 万人就业,这对社会稳定是个考验。不过中国有 “六稳六保” 政策,2024 年城镇新增就业 1200 万人,社保基金结余 6.8 万亿元,抗风险能力比俄罗斯强得多。 综合来看,中国不是不敢掀桌子,而是算清楚了 “值不值”。如果现在动手,可能换来十年发展停滞;如果再等十年,等人民币国际化完成、能源自给率提升、芯片实现自主,到时候就算西方制裁,中国也能扛住。就像打麻将,现在手里的牌还没凑齐,再忍几轮,等清一色听牌了,再掀桌子才是稳赢。
俄翻脸中国出手反击你敢信?曾经的难兄难弟,现
【20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