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从REDMI Turbo4 Pro开始,REDMI Turbo这个系列算是立住了。
Turbo系列最早来自于Redmi Note系列的T分支,定位或者说目的就是在1.5K-2K价位all in性能,至于什么设计、质感、拍照等等全部都可以舍弃,用来给预算不足但是又想要高性能且不care外观设计的消费者一个选择。
在2023年年初那会儿,小米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误判了内存市场的降价趋势,一阵子友商纷纷用上了便宜的大内存,各种机型纷纷推出了16+1TB版本,同时价格还便宜。而当时的小米因为在下单阶段错过了便宜的大内存,因此整个产品线与友商的对比当中就显得格外被动,当时小米13 4999的顶配版也不过是12+512GB,而友商的一些机型可以在4.5K卖左右卖512GB甚至是1TB,索性小米13的产品力过硬,即便内存不占优也依旧打得一众友商丢盔弃甲。
但是在2000-3000元价位这种纯看性价比的区间呢?Redmi Note12系列和Redmi K60系列直接被打崩了,此时Redmi紧急上马了Redmi Note12 Turbo,搭配便宜的大内存以及当时的神U骁龙7+Gen2,首发1999的售价以及顶配16+1TB也不过2599,直接给给小米找回了2000价位的场子。
也是从这时起,小米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米缺一个2000元上下能挣得住场子的产品或者说系列,因此Turbo系列就此诞生。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觉得Turbo系列的上马应该是临时起意,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是当时的Redmi K系列还存在2K价位的E型号,同时当时的Turbo3还留存着浓浓的Redmi Note T系列的风格,比如它的通体大塑料,后来小米又错过了高硅大电池的第一波普及,导致Redmi在Redmi Note12 Turbo那一波高光之后,Turbo3乃至Turbo4又回归于沉寂。
这也导致了很多米粉和消费者在质疑,当时的Redmi真的需要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玩意儿卡在2K-2.5K之间吗?为啥不直接交给K系列呢?
时间来到2024年年底,伴随着小米手机冲高成功以及小米汽车的大爆,REDMI开启了品牌焕新。全新的REDMI K80系列直接堆了一波狠的,标准版在2499的价格给到了骁龙8Gen3、金属边框、玻璃后盖、IP68等等配置,卖爆的同时,直接把REDMI的品牌又往上抬了一步。
我常说,小米汽车成功之后,小米整个品牌给人的感觉都不同了。原因就是我们认识的小米以前一台手机顶多卖1万,还没啥人买,而如今的小米一台SU7起步都是21.59万,不仅一年卖了20万台,同时2025年的今天依旧在大排队,现在下定还要等差40-50周才能提车。
小米汽车的成功拉升了小米的品牌价值,曾经我们觉得5000的数字、7000的Ultra、1万的折叠都好贵,但如今他们在20多万30万的小米汽车面前压根不算个东西,上前一步天地宽,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与之相随的,便是REDMI这个定位中低端性价比的品牌也跟着喝了一口汤,当小米15系列定出4499起的时候,REDMI K系列也跟着收获了500元的上浮空间,进而导致了2K-2.5K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空袭。
这时你会发现,Turbo系列活了。
在经历过Turbo3的阵痛期之后,REDMI Turbo4不论是产品设计还是硬件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再搭配国补的落实,它取得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销量,而到了4个月之后以全盛姿态降临的REDMI Turbo4 Pro直接以高达形态出击!
如今的REDMI Turbo系列,标准版可以顺利接手曾经被一拆为二的Note系列,以后的REDMI Note系列只需要专注做好品质、颜值和拍照即可,而REDMI K系列留下的空隙则可以被Turbo Pro接手,二者可以在线上、线下形成互补之势,从而彻底把整个小米在3000以下的各个价位段堵起来。
在REDMI解决了Turbo系列的生死之后,接下来就是看小米今年怎么出去处理Civi了,我还是很期待Civi 5会怎么出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