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松山战役打得正酣,连长陈启明蹲在坑道里给一名日军俘虏包扎伤口,手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25 09:53:08

1944年8月,松山战役打得正酣,连长陈启明蹲在坑道里给一名日军俘虏包扎伤口,手一滑,摸到对方胸前一块铜牌。借着火光一看,上面刻着“清风”二字。他心头一震,这俩字咋这么眼熟?更让他头皮发麻的是,俘虏低声说了句日语,提到他爹送的和服。这块铜牌到底藏着啥秘密,竟让陈启明从战场硬汉变成了沉默的罪人,甚至搭上了自己的命? 陈启明生在1910年代的中国南方,家里是那种书香门第,父亲是个教书先生,靠一支毛笔养家糊口。他从小脑子灵光,十岁就能倒背《论语》,乡里人都说他将来准有出息。1937年,抗日战争刚打响前,他考上了公费留学,去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机械工程。 那会儿日本军国主义正嚣张,可大学里还算安静。陈启明在东京郊外租了个叫“清风寮”的小公寓,房东小林一家对他挺好,尤其是小林健次,跟他差不多大,两人没事就聊机械、修东西,关系铁得跟兄弟似的。1939年,他学成回国,赶上国家危难,直接投了军,加入中国远征军,一步步熬到1944年当上了连长。

松山战役是1944年6月到9月,中国远征军跟日军在云南松山干的一场硬仗。日军56师团盘踞在那儿,地形险要,工事又扎实,远征军为了打通滇缅公路,拼了命往上冲。这仗打得惨,双方死伤都老鼻子了,最后远征军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陈启明带着第五连,负责滚龙坡东南方向的坑道任务。那天凌晨,突击队扛着火焰喷射器冲上去,把日军一个地堡给端了,顺手抓了仨伤员回来。 陈启明那天亲自给俘虏包扎,主要是想看看有没有啥情报。包着包着,他手碰到一个硬家伙,低头一瞅,是块铜牌,上头刻着“清风”。这俩字一下把他拉回了日本那段日子,想起“清风寮”那栋木房子。还没回过神,俘虏喘着气说了句日语:“你爹送的和服,我妈一直留着。”陈启明愣住了,盯着那张满是血污的脸,越看越像小林健次——当年在樱花树下一起摆弄收音机的那个日本小子。 陈启明心里乱成一团。一边是战场上的铁规矩,一边是当年那份情分。他知道小林健次是日军,是侵略者,可脑子里老晃着那张合影,照片里四个人站在“清风寮”门口笑得那么开心。凌晨换岗的时候,他下了狠心,从角落拖了件破军服给小林健次套上,又从死人堆里搬了具尸体顶数。他挥手让俩兵把“尸体”抬出去,雾气一遮,小林健次就这么没了影儿。陈启明站在那儿,手揣兜里摸着学生证,啥也没说。

这事儿没藏多久。第二天早上,宪兵队清点俘虏,发现少了一个,立马查开了。陈启明被揪出来问话,站在指挥所后面那棵樱花树下,低头不吭声。那树是日军两年前种的,树干上还带着刀痕。宪兵队长指着他鼻子骂,他手指攥着学生证,边角都磨毛了。压力太大,他扛不住了,当晚一个人走到树下,掏出纸笔写了遗书,字歪歪扭扭:“见健次如见故土,可放了敌人就是辱国,我没脸活了。”写完,他掏出配枪,对着太阳穴开了一枪,倒在树下,血淌了一地。 陈启明这一死,捅了马蜂窝。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气得拍桌子,下了《战场纪律十杀令》,以后谁敢徇私,直接毙了。小林健次倒是命大,活到了战后,还写了回忆录提了这事儿,说陈启明救过他一命。可他毕竟是日军,战后靖国神社还给他立了牌位。2001年,陈启明家里人气不过,跑去日本打官司,要把牌位撤了,说这家伙不配跟陈启明的牺牲搁一块儿。那棵樱花树1976年枯了,剩个树桩,每年清明都有人放点饼干和羊羹在那儿,祭奠这段恩怨。 老兵们聊起陈启明,有人说他重情义,是个汉子;有人说他糊涂,放走敌人就是害自己人。这事儿在松山传了好多年,大家伙儿总爱问一句:“他这么干,到底值不值?”战争把人逼到这份儿上,情分跟职责撞一块儿,谁能说得清呢?

0 阅读:3882

评论列表

华夏一匹夫

华夏一匹夫

19
2025-04-25 11:14

知小恩而忘大义

阿白

阿白

6
2025-04-25 15:59

小编姓胡,全名胡编

/qq Rossoneri

/qq Rossoneri

4
2025-04-25 17:35

不放跑他,他也一样能活到战争结束啊,中国军人手里的日本俘虏,投降了被杀的不多

cez 回复 04-25 18:09
所以小编姓胡,日本名叫胡编乱造

胖胖

胖胖

2
2025-04-25 16:43

个人是讲义气了,但是国家大义跟个人小义孰轻孰重小伙子还是没搞清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