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年,侯君集谋反被灭,临死前李世民问他:“朕本想饶你一命,可是众大臣都不同意

百年战争录 2025-04-25 13:51:31

643年,侯君集谋反被灭,临死前李世民问他:“朕本想饶你一命,可是众大臣都不同意,你还有什么遗言吗?”,侯君集哀声乞求道:“可以给我留下一个儿子继承我侯家的香火吗?”

侯君集早年性格张扬,虽然并未精通弓箭技艺,却常自诩勇武过人。隋末年间,他投身于秦王府,追随李世民征战四方,逐渐建立军功,最终被封为左虞侯、车骑将军。唐武德九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激化,侯君集与尉迟敬德等人劝谏李世民采取行动,促使玄武门事变的发生,李建成与李元吉被诛杀。事变后,李世民登基,侯君集因功被封为左卫将军、潞国公,并获赐千户封邑。 在公元626年的玄武门事变中,侯君集参与了埋伏行动,随李世民一同入朝。这场事变后,李世民将几位功绩显赫的将领封为国公,其中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以及侯君集。与其他人不同,史书记载侯君集的功劳只有寥寥数语:“预诛隐太子尤力。”作为一位开国功臣,按照李世民的性格,侯君集本可以在不犯大错的情况下安享荣华。然而,他却接连三次显露反叛之心,最终难逃厄运。 太子李承乾出于对自身地位的不安,试图拉拢侯君集这位军中大将,以稳固自己的政治基础。两人之间的联系并不复杂,因为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在东宫任职,他与东宫天然关系密切。李承乾有意示好,侯君集亦乐于接受,双方迅速结成政治联盟。然而,侯君集对李承乾的优柔寡断心存疑虑,担心其可能重蹈李建成的覆辙,连累自己。 在这种忧虑的驱使下,侯君集多次劝说李承乾起兵谋反。他甚至曾经当面举起自己的手,对李承乾说道:“此好手,当为用之。”意思再明显不过,他自比利刃,愿为太子效力,共同争夺未来。侯君集的言行显示出他对当前权力格局的不满,同时也暴露了其急于攀登更高权力巅峰的野心。

贞观十七年,长安城外的刑场上空阴云密布。这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昔日功勋卓著的大唐将领侯君集即将在此走完人生的最后时刻。 刑场四周,禁军林立。侯君集被押解至场中,身上的囚衣早已褴褛不堪。就在行刑之前,唐太宗李世民亲临现场,这位与侯君集有过生死之交的君主,此时神情复杂地望着这位老臣。 临死前李世民问他:“朕本想饶你一命,可是众大臣都不同意,你还有什么遗言吗?”,侯君集哀声乞求道:“可以给我留下一个儿子继承我侯家的香火吗?” 这位曾让西域诸国闻风丧胆的大将,此时此刻所求的,不过是家族血脉的延续。这一幕令在场的众人都感到唏嘘不已。没人能想到,那个曾经跟随太宗皇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侯君集,会以谋反罪臣的身份结束自己的一生。 回望侯君集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他出身寒门,自幼失怙失恃,若不是村中好心人的收养,恐怕早已流落街头。然而命运似乎总是青睐那些意志坚定的人,在养父家中,他开始学习骑射之术,为日后的军旅生涯打下基础。 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侯君集的命运。当山贼来犯村庄时,年轻的侯君集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击退贼人。这一壮举传到了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耳中。李世民一向善于识人用人,立即将这个勇武非凡的年轻人收入麾下。

吐谷浑政权位于青海地区,起源于鲜卑族。唐朝针对吐谷浑的军事行动中,老将李靖担任主帅,侯君集为副手。侯君集在这次战役中提出的战略建议对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唐军进入青藏高原前,侯君集建议以轻骑兵突袭敌军腹地,李靖采纳了这一策略。唐军出其不意,打乱了吐谷浑的防线,迫使敌军向高原深处撤退。面对敌人焚毁草原、制造补给困难的对策,唐军需要在艰苦环境下决定是继续追击还是见好就收。侯君集主张追击,李靖同意并兵分两路,南北并进。 高原行军的艰难可见一斑。唐军不仅克服了高原反应,还需要解决饮水和马匹草料的问题。在无水可饮的情况下,他们甚至用刺马取血的方式维持体力。侯君集率部追击数千里,最终在恶劣条件下大破敌军,取得全胜。他还率人考察了黄河源头,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官方首次寻找黄河源的记录。战后,侯君集与李靖会师,凯旋归来。唐太宗封侯君集为陈国公,并任命他为吏部尚书,负责全国官员的选拔与考核。 侯君集在文化方面的短板随即暴露。作为吏部尚书,他起初因学识不足而面临挑战。然而,他开始努力学习,阅读大量书籍,逐渐在选拔和考核官员中展现了行政才能,得到了当时的好评。然而,他居功自傲、不甘人下的性格使其问题逐渐显现。 早在担任高昌国军事行动的指挥官时,侯君集便因私掠财物和妄自任命官员受到批评。他在高昌掠夺大量珍宝和妇女,手下将士效仿其行为,使得军纪涣散。侯君集对此心虚,既不加以制止,也未向朝廷汇报。这些行为反映出他性格中的贪婪与狂妄。 唐太宗的表叔李道宗曾预见侯君集可能引发动乱,他指出侯君集志气虽大,却缺乏智慧,居功自傲、不愿居于房玄龄和李靖之下。尽管太宗当时未采信这种判断,但侯君集对金钱和权力的贪欲已逐渐显露。他生活奢靡,甚至家养乳娘以供每日饮用人奶。

0 阅读:1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