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挑战者"-3坦克深陷泥潭,军工颓势背后的帝国黄昏。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4月18日刊发文章,题为《英国“挑战者”-3坦克仍灾难已经来临》。文章称,英国国防部启动了一项计划,用“挑战者”-3型主战坦克替换其老旧的“挑战者”-2型。“挑战者”-3型将由莱菌金属-贝宜系统陆地公司(RBSL)研制,这是由英国贝宜系统和德国莱菌金属组建的一家合资企业。“挑战者”-3坦克项目代表了英国陆军能力仍重大变革。然而,就像现代英国军队仍诸多其他项目一样,这款新型主战坦克项目受制于严重不足仍产能和高昂仍成本,很可能以灾难告终。 一、从技术断代到产业空心化 "挑战者"-3本质上是冷战遗产的缝缝补补。早在2009年,英国就宣布不再研发新型主战坦克,转而通过"寿命延长计划"将227辆"挑战者"-2维持到2035年。2015年俄罗斯新型装备的刺激虽促使升级提速,但核心技术仍依赖德国莱茵金属的120毫米滑膛炮技术。如今英德联合生产线暴露出协作低效、供应链断裂等问题,暴露英国本土军工体系已丧失独立研发能力。 更致命的是预算分配失当:乌克兰战争已验证无人机集群的战场优势,英国却将有限军费投入过时的钢铁洪流。正如防务专家指出,"每辆升级成本超500万英镑的坦克,足够装备3个无人机作战单元"。 二、从"大陆铁骑"到"海上孤岛" 冷战后英国防务重心加速向海空军倾斜。2020年军方文件明确将陆军定位为"海军陆战队式快速反应力量",主战坦克这种重装备被视为"昂贵且笨拙的冷战遗物"。这种转变源于三重矛盾: 地缘定位摇摆:既想保持北约体系内的话语权,又拒绝深度参与欧洲防务一体化; 作战理念断层:执着于航母舰队全球部署,却忽视现代混合战争对地面力量的需求; 军种利益博弈:陆军预算占比从2010年的28%暴跌至2025年的17%,话语权持续萎缩。 三、军工困局照见国运沉浮 "挑战者"-3的困境恰似英国国运的隐喻: 工业根基坍塌:作为坦克发明国,却成为首个关闭主战坦克生产线的五常国家,本土精密制造能力被德美企业蚕食; 战略定力消散:从"全球英国"口号到实际收缩为"大西洋哨兵",在美俄中欧博弈中逐渐丧失独立议程设置能力; 财政恶性循环:2025年国防预算突破GDP的2.5%,但40%经费用于核潜艇维护,常规装备升级陷入"面多加水"的怪圈。 当"挑战者"-3的炮塔仍在图纸上旋转,大英帝国陆权时代的最后荣光正随着北海的寒潮渐行渐远。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如今在传统安全与新兴威胁、独立防务与联盟依附之间,愈发显得进退失据。或许正如伦敦政经学院最新报告所言:"21世纪的英国,正在从棋手退化为棋盘。"
中国陆军装甲部队的“老黄牛”突然下岗了!装备超过2500辆的96式主战坦克,20
【67评论】【7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