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周总理请溥仪吃饭,席间,溥仪看了一旁的女子好几次,周总理注意到后,就笑道:“这是你的妹妹,你不认识了?” “大哥。”女子笑着开口,声音让溥仪有些耳熟。 眼前的女子穿着工作制服,活脱脱的老师形象,听到对方喊自己,溥仪才确定这真的是自己的小妹妹。 金志坚又叫做韫欢,出生的时候清朝早就没了,但王府里面依旧遵从过去的习惯,府里的人都叫她“七格格”。 她的母亲是府中的侧福晋,哪怕嫡福晋去世了,地位依旧没有提高,对待嫡妻的孩子恭恭敬敬。 韫欢很不理解这种生活,她不能肆意的和母亲撒娇,见到母亲家人要等他们给自己行礼,她作为小辈想要还礼都不可以,身边的人总是说着不合规矩。 规矩是害人的东西,韫欢在四岁这年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她的大姐嫁出去后生活不幸福,却因为规矩不能回娘家,也不能离婚,后来患了阑尾炎疼的不得了,因为规矩不让洋人医生开刀做手术,硬生生的拖死了。 葬礼上,每个人都对大姐的死心知肚明却没有人发声,四岁的韫欢哇的嚎啕大哭,为大姐的不幸感到悲伤。 溥仪去东北的时候,几个弟弟妹妹都跟着他走了,只有最小的儿子溥任和两个幼女留在载沣的身边。 韫欢和溥仪至此就分别两地,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连载沣带着小儿子过去一趟后,都吓得赶紧称病跑回来,生怕被留在那里,哪里会让两个女儿过去。 因为是格格,所以不能进厨房做饭,不能打扫卫生,这和她们的身份不符。这样的生活让韫欢感到很压抑,她偷偷的溜出家门,发现外面的人和他们家生活完全不同,看着路上的行人抱着杂粮饼啃着吃,她感慨这玩意真的能吃吗? 看到的世界越大,韫欢心里面对传统封建的抵触就越深,她想要出去工作却被封建大家长给阻止,幸好溥任后来办了所学校,她据理力争让父亲同意自己去学校里面帮忙,这份难得的工作经历让韫欢打下了当老师的基础。 解放后,顽固的父亲意识到时代早已变化,不再守着老一套,准许她外出找工作,这让韫欢惊喜不已,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金志坚,开启了自己的新的人生。 当时家里面只有她没有结婚,眼看马上都快三十岁了,和她工作的同事们都很热心的帮她找对象,经过介绍她和乔洪志结为夫妻。 格格嫁给普通人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金志坚和丈夫都是教育工作者,生活中经常讨论教学和学生问题,丈夫带给她很多的温暖。 1959年,溥仪被特赦放了出来,金志坚看到后非常的激动,但是碍于各种原因,迟迟没有去探望他,溥仪只从信中知道这个妹妹的消息,根本不知道她现在长什么样子。 因此周总理特意将溥仪和其他兄弟姐妹叫来聚餐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兴奋,看到他亲切的称呼他“大哥”。 溥仪看着大家感到眼花缭乱,脑子都记不清,过了会就把金志坚给忘了,闹了这么个笑话。 之后,金志坚依旧过着平淡充实的教师生活,幸福的家庭生活很短暂,丈夫在1960年的时候心脏病发作去世。 她一人将三个孩子拉扯大,从此没有考虑过感情的事,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到孩子和学生身上,在她看来学生们和自己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被她教过的学生对她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从来不用成绩什么的区分学生,一视同仁,对每个孩子都非常的关注。 甚至知道有个学生调皮是因为母亲去世,父亲没空管教后,主动上门做家访,指导孩子父亲如何和孩子相处,看到他们家脏乱时,不顾孩子父亲的阻止,帮助他们收拾屋子。 等到孩子回来后,听到卧病在床的父亲告诉自己金老师的举动后,内心受到震撼,从此好好学习,长大后都不忘金志坚对自己的教导。 2004年,金志坚因病离世,在她的葬礼上来了很多曾经的学生,他们不舍的送别了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 参考来源:《皇族沧桑》
1956年,毛主席在怀仁堂看戏,突然停下来问周恩来一句:“恩来,刘嫂子在哪?”在
【5评论】【8点赞】
朱八哥
傅仪会英语,我不会,就这一点我就很佩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