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跨洲奔袭数千公里,拿下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大动脉从此不在美国手里! 日前,中国空军和埃及空军展开了“文明之鹰-2025”的联合训练,演习从4月中旬一直持续至5月上旬,这是两国空军合作的重大进展。对于中国空军而言,这是首次以完整作战体系进行的跨洲机动训练。
中国空军出动了包括歼-10C、歼-10S教练机、空警-500以及运油-20等先进战机,双方在空战、空中加油以及后续的战场搜救等方面进行了多项训练。 此次跨越洲际的训练,是中国空军现代化的里程碑。当解放军的完整空战体系,第一次出现在苏伊士运河附近时,其意义不言而喻。中国空军在长途奔袭中不仅能获取宝贵经验,同时也表明,中国已初步具备向中东进行快速战略投送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空军编队采取了“空转+空运”的混合编组模式,在飞行近6000公里后,成功全员全装抵达埃及。 此次联合训练,也引发了关于中埃武器合作的猜测。分析认为,在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的当下,通常采购美制武器的埃及,对中国的歼-10C战机表现出了浓厚兴趣。而且就以往来说,埃及通常是新武器进入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大门。 眼看着中国在中东增强影响力,美总统特朗普坐不住了,宣布将于5月中旬访问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三国。特朗普本次中东之行的首要目的,是加强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和经济关系。 他希望挖掘这些海湾国家在能源、投资等领域的潜力,增强美国的经济收益。特别是沙特曾在特朗普上任之初,承诺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不过,当时特朗普觉得不够,自称让沙特加到了一万亿美元。
但分析认为,这笔钱很可能只是空头支票,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沙特也曾说要购买4500亿美元的商品,但最后落实下来的不到四分之一。 相反,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中东国家的经济稳定造成了冲击。海合会国家被集体征收10%的关税,这三国正在其中,而约旦、伊拉克等国则面临更高的关税压力。虽然石油和天然气暂时未被征税,但纺织品、铝制品等多种工业产品却已遭受重创,这将迫使中东国家,重新评估对外经济合作。 正是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局势下,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开放的市场,逐渐成为中东国家的最佳伙伴。近年来,中东国家与中国的合作不断深化,不仅是能源领域,还延伸至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中东这块“战略大动脉”显然也不在美国手中。
此外,特朗普的中东之行,还有政治方面的诉求。他想通过巩固与三国的关系,在中东外交事务中扮演主导角色。此外,他也希望借助这次访问进一步施压海湾国家,确保对美国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应对也门胡塞武装和伊朗问题上。 尽管特朗普试图通过经济承诺和威逼手段,来影响中东国家的政策立场,但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往往事与愿违。比如特朗普的“接管加沙”计划,就引起了阿拉伯国家不小的反感。美国的施压最终恐怕只会增加双方的隔阂,将中东推向中国,助力中国拿下这块“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