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要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在四个方面发力:打造超大规模自主智算集群、构建多层次语料供给体系、建设虚实融合超大型实训场和加快行业基座大模型体系创新。
算力排到了第一位。上海今年力争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2026、2027两年时间里,上海智算规模将进一步翻倍增长到200EFLOPS。2025年,上海新建智算中心国产算力芯片使用占比超过50%,国产存储使用占比超过50%,而最新目标到2027年要达到70%。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这个步伐还要加快。上海还期待用国产算力支持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
高性比价的算力,是支撑这场“新工业革命”关键动力。以token使用量计,AI应用市场在1年内就扩展了近百倍。上个月,在华为合作伙伴大会2025上,昇腾团队透露,2024年年初,中国日均token消耗量为1千亿,目前已达到了十万亿级。特别是在今年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后,中国对智能算力的需求重新开始加速。
昇腾生态正快速迭代与成熟,为上海的力争先机注入加速度。在效率优化上,据上海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的介绍,早在2023年开始,昇腾生态与DeepSeek的互动就开始了,并形成了对跨节点专家并行、多注意力机制等创新的Know-how。这几项技术正是极限压榨算力的杀手锏。
生态的关键,在于对千行百业应用的支持。不同的应用厂商,对算力需求各不相同;不同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对算力的供给模式,也各不相同。基于不同供需组合,在昇腾生态上,已经适配出几类不同的合作模式。
位于张江的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是中国首个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峰值算力达到了100PFLOPS(数据精度FP16),主要面向研究机构与高校以及中小企业,提供具有公信力的普惠的人工智能算力。它的用户,可以享受到50%的算力折扣优惠,上限30万元人民币。这是一个科研友好型的昇腾生态,从零开始“孵化”可以改变产业的创新。
在ChatGPT还没有火起来的时候,该平台就部署了上海首个昇腾算力集群,训练并支持了近80余个垂直领域的大模型与AI应用。中国商飞的机翼流体仿真“东方·翼风”大模型,可以加速设计研发;中核装备院拿“龙吟”大模型,处理复杂信息与理解开放域知识;蜜巢大模型主打政务提效,对公文写作、政策解读有奇效;“药灵”大模型在药物领域知识提取、合成规划等领域可以实现工业级应用。很快,DeepSeek将会发布下一代推理模型R2,这将有助于上海超算中心基于昇腾算力,帮助企业把最新的AI技术,更快速、更深入地部署应用到企业的业务中。
更多企业与机构,则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选择本地部署AI。昇腾DeepSeek一体机深度融合了高性能算力底座与大模型能力,将多种功能组件集成在一个设备或系统中,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成为企业加速部署AI的利器。DeepSeek的横空出世,激发了昇腾生态中众多软件与AI服务咨询公司,以“标准化+定制”的一体机的形式,交付完整的AI体验。如珑京科技推出“玲珑”智能体解决方案,基于昇腾的推理一体机,实现业务全流程闭环。
更大体量的、拥有良好IT和数字化基础的企业,选择与昇腾团队联创。宝钢股份就是典型。钢铁产品制造具有长流程连续性的特征,是一个工艺复杂的化学物理变化过程。炼钢高炉大模型是一个“世界难题”,AI应用的潜力很大,挑战也很大。
宝钢很早就开始数据治理,选择昇腾构建智能算力底座后,在重工业这个AI应用落地最难啃的场景中,宝钢的高炉大模型,已经实现炉温预测命中率达到90%以上,有效降低高炉燃料消耗;热轧产品表面缺陷识别模型半年内准确率提升至96%,并快速复制至多基地产线;热轧自然宽展预测模型完成在线部署,开创大模型参与生产实时控制先例;冷轧“AI主操”上线,显著提高机组生产稳定性,这些突破每年带来超千万元经济效益。
2025年,宝钢股份计划上线更多AI应用场景。去年底至今,大模型正在加速向强化学习与长链推理要性能。不妨推测,将冶金机理、生产经验与之融合,有望进一步在工艺优化、设备诊断、新材料研发等领域拓展新的创新应用。这一套模式也将具备可复制性,迁移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生态。
金融中心的上海,保险科技引领。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则通过子公司太保科技,基于昇腾系统自研智能应用,正在用AI帮助保险行业解决最大的痛点:需求快速增长,人力迅速减少。据国家统计局,近5年来,保险业从业人员数量减少了约578万人;而保险行业又拥有法务、财务、医疗与精算等领域的数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呼吁加快数字化转型与AI增效。
在昇腾的算力底座上,太保科技走在全国前列,打造了业内首个自主创新千亿级大模型基础设施。它激活了中国太保沉淀的业务经验,训练出一批“数字员工”,在智能保顾、理赔拦截、定损换修审核等应用场景,提升了准确率与客服满意度。它还计划围绕更多业务流程与环节,实现大模型的价值闭环,并服务中资企业出海。AI技术在帮助他们服务更多客户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保险的业务模式。
截至2024年底,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累计完成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备案,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上海“模塑申城”方案提出后,今年一季度,上海人工智能产值增长13.2%,领跑三大先导产业,引领工业生产增长。上海已经启动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将建设3-5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
上海是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制高点,也是金融市场中心,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集聚地;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上海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体现垂类应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登记数量达到68款,位居全国第一。昇腾生态,将在上海和中国市场空间巨大的应用场景中实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