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不愿意给美国台阶下?联合早报援引专家观点,双方宁可两败俱伤,也不肯给对方一个台阶,但事情没这么简单,中国不给美国台阶不是因为面子,而是看清了这场博弈的本质:一旦让步,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可能就没了。
14亿人口支撑的内循环,不是喊口号。
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了全球将近30%,连续14年霸榜。
美国高喊脱钩断链,加关税到245%,声势浩大。结果呢?
供应链早就重构完了,货没走美国,拐个弯从越南、马来西亚转出口,东盟份额一口气干到16.6%。
RCEP签了,东南亚合作升温,美国制裁像拳头打在棉花上,没声音。
硬气的背后,是手里的牌多得数不过来。
产业升级是真动了刀子的,芯片禁令下了,全球看笑话,看不见的,是华为麒麟芯片已经量产,中芯国际,也硬着头皮冲破了7纳米技术。
新能源车,光伏板,AI算力中心,一个个摁头打脸,出口量全球前三。
中国在5G、光伏、AI领域,已经开始自己定价了,别人只能接招。
科技战才刚刚开始,卡脖子领域天天换名字。
美国搞稀土封锁,忘了谁才是老大。
全球90%的精炼稀土掌握在手里,2025年稀土出口一收紧,波音高端制造、F-47战机零件供应直接瘫了一半,以牙还牙,不跟你讲道理。
科研的路,死磕下来了,GDP的2.5%砸进研发,不指望外援,不拐弯。
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这些精尖,一条路走到黑。
日本当年广场协议下跪了,半导体摔下神坛,中国吸取教训,国家实验室和企业抱团成联盟,命脉抓自己手里,一刀切掉幻想。
看清楚美国人的套路,是吃了亏才长了记性,日本当年答应了升值,结果自己被掏空,汽车、半导体全砸手里。
东芝当年被拆得只剩残骸,中国盯着这一幕幕,认清了:妥协换来的不是和平,是慢性死亡。
苏联也栽过跟头,冷战末期,把命押在西方贷款和技术支援上,结果呢?解体收场。
中国搞双循环,国内打铁成钢,国际循环是补充不是命根。
绝不把脖子交到别人手上,哪怕慢一点,也要自己撑起来。
国际上,局势变了。
美国想拉小圈子,搞“芯片四方联盟”,韩国、日本、荷兰喊得震天响,可真刀真枪上阵,三星、ASML谁也不敢和中国翻脸。
中企采购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不卖?自己断粮,去美国化,已经在供应链底层发酵了。
东南亚更现实,跟着中国搞产业链升级,比喊口号香多了。
RCEP跑得飞快,供应链粘性一层层加厚,谁愿意陪美国打冷战?钱袋子比面子重要。
多边舞台上,中国另起炉灶,挖沟垒墙。
金砖扩容,上合组织壮大,一带一路铺到152个国家。
2025年,人民币结算全球第六,逼得美元霸权开始松动,沙特、巴西、东盟国家,交易不用美元了。游戏规则在悄悄改。
对付美国,最忌讳心软,特朗普上台,关税政策变来变去,先豁免,后加征,今天一句话明天翻篇。
内部起诉政府的企业一堆一堆,朝令夕改暴露了短视本性。
中国冷眼旁观,精准出手,不陪美国起舞。
南海、台湾,每次挑衅都针锋相对。
东风-26弹道覆盖关岛,军演覆盖敏感水域。
波音订单暂停,一巴掌打在脸上。核心利益面前,谁给面子谁挨刀。
这一切,不是为了争口气,是认清了,美国的霸权逻辑:你软,它欺负;你硬,它谈判,妥协不是选项,是送命。
不给台阶,是一种生存逻辑,不给妥协的理由,是在争夺未来的定义权。
局势还没到终点,但一场真正的秩序重塑,已经在刀光剑影里展开。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制造业韧性与自主创新崛起——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的新观察》,202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