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9岁郑州小伙到伦敦求学,英国房东给他免租8年,二人同吃同住,房东晚

如梦菲记 2025-04-28 15:42:43

1999年,19岁郑州小伙到伦敦求学,英国房东给他免租8年,二人同吃同住,房东晚年患病无依无靠,小伙竟将其接回国,给他养老送终!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9年的秋天,19岁的郑州青年宋扬怀揣求学梦想,踏上了飞往伦敦的航班,初到这座陌生的大都市,他被高昂的房租和复杂的交通弄得焦头烂额。   一次在地铁站的迷路,让他意外遇到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人——一位名叫汉斯的瑞士老人,这次偶然的相遇,开启了一段跨越国界、超越血缘的感人故事。   宋扬在伦敦西区一个冷清的地铁站台徘徊时,注意到街对面一位白发老人艰难地拎着购物袋,拄着雨伞挪步前行,宋扬想起家乡巷口晨练的老人,毫不犹豫地上前帮忙,用磕磕绊绊的英语表达善意。   老人名叫汉斯,62岁,来自瑞士,独自在伦敦生活多年,他被宋扬的热心打动,笑着邀请他到家中喝杯茶,汉斯的家是一栋老旧的维多利亚式排屋,客厅堆满报纸,厨房散发着霉味,冰箱里只有过期的奶酪和半盒牛奶。   宋扬卷起袖子帮他收拾房间,两人聊起了各自的生活,汉斯坦言,童年时因家庭变故离家,漂泊半生,始终孤独;宋扬则分享了留学初期的迷茫与拮据,这次交谈,让两颗漂泊的心灵找到了共鸣。   得知宋扬为租房发愁,汉斯提出一个令人意外的建议:搬来一起住,免收房租,宋扬欣然接受,开始了与汉斯长达八年的同居生活,宋扬每天为汉斯做饭,尝试用河南烩面的香气填满这个冷清的家;汉斯则教宋扬英语,带他熟悉伦敦的街头巷尾。   宋扬的到来让汉斯的生活焕然一新,他逐渐戒掉了酗酒的习惯,脸上多了笑容,两人一起逛公园、听音乐,分享彼此的故事,成了彼此的依靠。   2003年,宋扬遭遇一场车祸,嘴部骨折,汉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垫付医疗费,守在病床前三天三夜,还帮他起诉肇事方,争取到赔偿,这场意外让他们的关系更加深厚,宋扬拒绝了搬到更舒适公寓的机会,坚定地说:“汉斯照顾了我,我也得照顾他,”   2007年,宋扬硕士毕业,面临回国的抉择,汉斯虽然不舍,却鼓励他追逐梦想,独自留在伦敦,宋扬回国后,两人每天通电话,分享生活点滴。   然而汉斯的独居生活逐渐恶化,他忘了缴纳水电费,甚至差点因烧水失火酿成大祸,2012年,宋扬接到伦敦社区医院的电话,得知汉斯因肺炎住院,且因股骨头坏死几乎无法行走。   他立即飞往伦敦,看到病床上形容枯槁的汉斯,心如刀绞,宋扬当即决定将汉斯接回郑州,兑现当年的承诺:“你是我的家人,我要照顾你。”   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宋扬带着汉斯回到了郑州,汉斯在中国接受了手术,宋扬一家倾力照顾,视他如亲人,宋扬的父母专门学英语与他交流,为方便他行动,还贷款买了带电梯的房子。   汉斯融入这个中国家庭,每天最开心的事是听宋扬四岁的侄子教他用河南话说“吃饭啦”,宋扬的母亲常为他炖鸡汤,父亲陪他看新闻,汉斯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家庭温暖。   他学会了几句简单的中文,甚至喜欢上了中国春节的热闹,在郑州的五年,汉斯看着宋扬结婚生子,陪着孩子们玩耍,脸上总是挂着满足的笑。   2013年冬,汉斯因心脏衰竭在郑州去世,临终前,他拉着宋扬的手说:“我想永远留在中国,这里是我的家,因为有你。”宋扬含泪承诺,将他的骨灰安葬在郑州墓园。   葬礼那天,殡仪馆里挤满了宋扬的亲朋,却没有一张外国面孔,宋扬站在汉斯的遗像前,哽咽着回忆他们的故事,瑞士使馆在处理后事时,发现汉斯的一本旧笔记本,里面写满了歪歪扭扭的汉字练习。   最后一页抄着李白的《静夜思》,旁边画了个笑脸太阳,标注着拼音:“yang shi wo de jia ren”(扬是我的家人),这个细节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宋扬与汉斯的故事,从伦敦街头的一次善举开始,跨越两大洲、延续十余年,诠释了人性中最真挚的温暖,他们没有血缘,却比亲人更亲;他们来自不同国度,却用信任和陪伴打破了文化的隔阂。   宋扬用行动证明,普通人也能以善良和坚持,为世界增添一份温情,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在陌生的土地上,用真心连接彼此,书写属于人间的美好篇章。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瑞士老人汉斯在郑州最后的日子:有朋友宋扬陪伴》

0 阅读:63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