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乌克兰战争进入第1158天。随着俄罗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的汇报传到克里姆林宫,俄罗斯正式对外宣布肃清了乌克兰在俄本土的最后一处据点。 完全收复库尔斯克州,无疑是俄罗斯又一突破性进展,终结了乌军在俄边境建立“桥头堡”的可能,也让俄军释放出了更多进攻力量。纵观这一天的战局,有三个变化,相当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个,俄军歼灭7.6万人,乌军第47旅精锐尽失。在经历长达8个月的拉锯战后,俄军于4月25日攻克库尔斯克州最后一个居民点戈尔纳里村。这个战前仅200余人的边境村落,因乌军在此部署了第129领土防御旅,和哥伦比亚雇佣兵组成的督战队,成为俄军清剿的重点目标。 俄国防部披露,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累计损失逾7.6万名军人、7700件装备,其中美械精锐第47机械化旅几乎被全歼,其丢弃的M1A1坦克和M2A2步兵战车被俄军运往后方,这些装备的数据将有助于俄军进一步研发克制武器,乌克兰这一波属于是输麻了,说拍断大腿也不为过。 并且俄军在收复库尔斯克后没有停止行动。根据格拉西莫夫的部署,俄军正沿别尔哥罗德州边境推进,计划在5月9日红场阅兵前彻底清除乌军在俄本土的残余势力,以此为胜利日阅兵造势,切断乌军从苏梅州渗透俄境的补给线。
第二个,波克罗夫斯克的乌军精锐被围,泽连斯基承认“形势严峻”。在库尔斯克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同时,俄军对乌东重镇波克罗夫斯克的围攻进入白热化阶段。4月25日,俄军沿扎波罗热至库拉霍沃的H-15公路南北两侧推进,占领伏尔恰河沿线五个据点。 乌军被迫从波克罗夫斯克抽调四个旅回防,导致防御兵力锐减30%。基辅的焦虑在4月26日达到顶点,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罕见承认,瑟尔斯基在向他的汇报中称,波克罗夫斯克“形势严峻”,前线士气已跌至冰点。这座乌东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基地一旦失守,乌军将丧失60%的无人机产能,彻底陷入被动防御。
第三个,俄军合围康斯坦丁诺夫卡,乌军面临“第二个马里乌波尔”。在顿涅茨克方向,俄军对康斯坦丁诺夫卡的进攻同样凌厉。4月25日,俄军沿H-20公路推进至罗曼诺夫卡村,距离城南水库仅8公里。与此同时,东部托列茨克方向的俄军已抵近水库三公里处,形成对乌军三个据点的合围态势。 俄南部集群发言人透露,俄军在该地区集结了六个旅级部队,计划在72小时内完成对水库的全面控制。乌军的应对措施则显得捉襟见肘,为填补防线缺口,基辅不得不将刚从库尔斯克撤出的第47旅再次投入战场,但该旅仅剩不到2000人,且缺乏重型装备。军事分析家指出,康斯坦丁诺夫卡若失守,乌军在顿巴斯的防御体系将被腰斩,可能重演马里乌波尔的悲剧。
俄军虽在前线高歌猛进,但谈判桌上的僵局仍未打破。4月25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在克里姆林宫展开会谈三小时,俄方重申“乌东四州不可谈判”的立场,而乌方则坚持“俄军必须撤出所有被占领土”。谈判破裂的直接后果是,双方超百万军队继续在1500公里战线上消耗。 对于乌克兰来说,西方的态度也同样让人心寒,欧洲军援今年以来迟迟不能确定,美国此前更是要求乌克兰签署矿产资源协议作为条件。随着5月9日胜利日临近,俄军进攻或将更加猛烈,从库尔斯克到波克罗夫斯克,这场持续三年的冲突,似乎正朝着更漫长的消耗战深渊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