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胸外科医生,我必须强调:肺是呼吸的器官,切除肺组织必然会影响呼吸功能。 因此,在每台手术前,我们都会严格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并预判术后生活质量。 如果评估显示患者无法承受手术风险,比如术后可能无法正常呼吸,我们绝不会贸然手术。 但医学实践中总会遇到一些"临界状态"的患者,这时医生的决策就格外艰难。 去年10月,我就经历了这样一个特殊病例——我的恩师被发现肺结节,观察半年后高度怀疑肺癌。 但老师患有严重的慢阻肺(COPD),年轻时抽烟很凶,现在快80岁了,连坐着聊天都会气喘。 他跑遍北京各大医院,专家们都不敢手术,建议放疗或消融。最终他的女儿找到我,因为我们相处得就像家人一样,她也拜托我做手术。 这让我压力巨大——如果术后老师无法正常呼吸,我该如何面对?但如果不做手术,肿瘤继续发展后果更严重。 经过反复权衡,我们决定搏一把: 先让老师来广州调理半个月,利用南方湿润的气候改善肺功能,每天监督他散步锻炼。老师自己也说,一到广州就感觉呼吸顺畅多了。 手术那天,我全程紧绷着神经,所幸术后恢复超出预期!现在想来,这真是医患之间的特殊缘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1、肺手术必须严格评估,但有时也需要勇气突破; 2、医患信任是治疗的重要基础; 3、每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即使风险再大。 作为医生,我们既要对医学规范负责,更要对每个鲜活的生命负责。当遇到"可做可不做"的临界情况时,那份为患者争取生机的决心,往往能创造医学奇迹。[玫瑰]
作为胸外科医生,我必须强调:肺是呼吸的器官,切除肺组织必然会影响呼吸功能。 因
乔贵
2025-04-29 09:33:54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