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三姐妹到父亲墓前烧纸祭拜时,意外引爆了埋在地里的爆炸装置,三人当场身亡。事后民警调查发现竟是三姐妹的大伯王某由于耕地分配问题积怨多年,王某对三姐妹怀恨在心,提前在墓地埋下爆炸物伺机报复。最终,王某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据4月28日《齐鲁晚报》报道,1月31日清晨,王某晶、王某娜、王某欢三姐妹结伴去父亲墓前祭奠,带着纸钱和鲜花,边走边聊着家长里短的琐碎事。
姐妹之间感情深厚,虽然平时忙于各自的生活,但父亲的忌日是她们共同挂心的日子。
她们来到墓前,按本地习俗磕头、烧纸,祭拜的过程与往年并无不同。谁也没有想到,平静的氛围会被一声巨大的爆炸彻底打破。
爆炸发生在烧纸的瞬间,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灰尘,三姐妹当场失去生命。
村民闻声赶来,被眼前的惨状吓得不知所措。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赶赴现场。由于涉及三条人命,调查力度空前。
通过现场勘查和走访周边村民,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是三姐妹的大伯王某。
王某与三姐妹一家因耕地分配问题积怨多年。父亲去世后,这份矛盾不但没有化解,反而愈演愈烈。
三姐妹因为地界问题与大伯多次发生争执,王某心怀怨恨,决定通过极端手段报复她们。
他得知三姐妹会在忌日祭拜父亲,提前在墓地埋下了爆炸物,引线藏在表层的土里。只要点燃纸钱,埋藏的引线受热后就会被立马引爆。
王某原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觉得民警不会怀疑到他身上。
案件调查过程中,民警从爆炸装置的制作工艺入手,结合周边村民的口供,很快发现王某的反常行为。
两天后,王某被逮捕。在审问过程中,王某最终承认了全部罪行。调查结果显示,王某为了争夺土地,早已对三姐妹心生怨恨,对此次行动进行了详细的准备。
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位刚刚准备结婚,她的婚纱照还摆在房间里。她的未婚夫得此事后,整个人崩溃地瘫坐在地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村里的老人们也纷纷叹息,觉得这场悲剧本可以避免。三姐妹本是父亲的希望,她们努力生活、为未来奔波,却没想到最终葬身于亲情的家庭纠纷中。
人们在悲伤之余开始反思家庭矛盾的根源,以及如何避免情感的失控。村里的年轻人说,原本以为这样的事情只会在电视剧里出现,却没想到真的发生在身边。
三姐妹的亲友们则表示,虽然法律给出了公正的裁决,但失去的生命再也无法挽回。
这起案件中,行为人王某因家庭矛盾策划了恶性爆炸案,导致三名无辜的侄女当场身亡,事实清楚,情节恶劣,影响极大。
一、行为人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王某通过预谋埋设爆炸装置,蓄意谋杀三名侄女,其行为完全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具体表现如下:
1,主观上具有直接故意:王某因耕地分配问题,与弟弟一家积怨已久。
他在得知三姐妹祭拜的具体时间后,提前埋设爆炸物,并设计了引爆机制,意图通过爆炸手段致三人死亡。
这表明王某主观上具有明确的直接故意,即剥夺他人生命的强烈意图。
2,客观上实施了杀人行为:
王某将炸弹埋设在墓地,并利用烧纸钱的火苗作为引爆媒介,导致三姐妹当场死亡,直接实施了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
爆炸的地点和方法均经过精心安排,足以证明其计划性和恶劣性。
最终造成三人死亡,且死者均为家庭中的年轻成员,影响极其恶劣。此类因亲属矛盾引发的极端案件,不仅破坏了家庭关系,也对公共安全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王某在公共场所埋设爆炸装置,不仅对三名直接受害者构成威胁,还可能波及周围的村民。即便王某的目标只是三姐妹,但爆炸的不可控性使得这一行为对公共安全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
王某因土地纠纷而蓄意杀害亲属,其动机极度不合理,完全丧失了作为亲属的道德底线。
综上所述,王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双重罪名。而且具有犯罪手段的残忍性、后果的严重性及动机的恶劣性。
最终,3月27日,一审法院判决:王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王某的家属对判决结果不满,坚持上诉,案件进入二审阶段。二审,将于4月28日审理。
如今,每当有人路过这里,总会忍不住驻足叹息。亲情是不可替代的纽带,任何矛盾都不该成为毁掉家庭的理由。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在沟通与理解中找到化解矛盾的办法,让悲剧不再重演。(文中所有人名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