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李兆基与刘惠娟离婚,离婚后,李兆基给刘惠娟购豪宅、建佛庙,记者就问他:“你和刘惠娟都离婚了,为什么还对她这么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5年,香港地产巨头李兆基与结发妻子刘惠娟正式离婚,消息一出,引发社会舆论哗然,两人近三十年的婚姻走到尽头,外界一片惋惜。 更令人费解的是,离婚后,李兆基不仅未断往日情分,反而为前妻在加拿大购置带花园的大宅,还出资修建了一座佛庙,记者追问其缘由,他只留下一句:“她把青春给了我,这点钱算什么。” 上世纪五十年代,李兆基尚是初出茅庐的年轻商人,在钱庄做学徒,每日奔波于港九收账,那年夏日午后,铜锣湾街头,他偶遇一位正驻足观赏海报的女子,碎花裙轻摆,耳边的珍珠耳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这一幕深植于他的脑海,数月后朋友家聚会上,他才知那位女子正是新晋香港小姐刘惠娟。 她风头无两,追求者众,而李兆基只是个衣着朴素、满身风尘的打工仔,他不信命运天注定,开始每天绕路经过她常去的茶餐厅,默默陪伴,执着追求。 1959年,两人步入婚姻,当时的李兆基正筹备创立永业公司,刘惠娟挺着孕肚,在办公室帮忙整理文件,做账、备茶、应酬都不在话下。 沙田楼盘动工之初,她带着幼子在地盘旁搭的棚子中守着,远处推土机轰鸣作响,脚下是尚未成形的宏图蓝图,她将全副身心投入家庭,五名子女陆续出生,夫妻一同见证企业从无到有。 恒基兆业独立运作后,局势悄然生变,刘惠娟希望参与公司管理,不愿再做隐身人,她穿着定制服装出入董事会议,参与图纸设计、项目审核,意图发挥主导作用。 但她在企业运作方面欠缺经验,提出的变动频频与高层意见相悖,公司会议场上争执不断,夫妻矛盾日益升级。 李兆基坚持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理念,认为妻子理应在家操持内务,刘惠娟则不甘只做陪衬,两人分歧逐步扩大,最终以和平分手收场。 她没有带走公司股份,也没有争取巨额财产,而是选择净身出户,只带走了几件私人行李和一本佛经,移居加拿大。 此后的岁月里,李兆基未再婚,也未被绯闻缠身,他继续居住在昔日为刘惠娟命名的“惠苑”中,面对媒体提问总是避而不谈,他曾亲自叮嘱地产经纪,别墅的主卧必须朝南,理由很简单——惠娟怕冷。 他知道前妻开始茹素修行,便在温哥华山腰上建起一座佛庙,从内地请来雕刻师亲手雕塑佛像,庙中香火旺盛,来者不知其主人,只有极少数人知晓这背后是他一人默默的付出。 他办公室抽屉中,常年放着一本相册,封面早已磨旧,翻开第一页是一张黑白照片:新婚当日,他穿着略显宽大的西装,旁边的刘惠娟挽着他,笑意盈盈,身后是借来的二手车。 公司上市那年,有记者偶然瞥见这张照片,李兆基提起往事时说,“当年婚礼只花了五百块,现在回想起来,亏欠她太多。” 这话见报后,刘惠娟托人送来一盆兰花,悄然摆在他窗台上,花朵一年四季不盛开,却从未被移走。 晚年的李兆基常独自走访售楼现场,他曾在一次参观样板间时,看见一对年轻夫妻争论卫生间是否需要窗户。 他背着手站了一会,神情恍惚,随口念叨了一句,“她当年也说过,房子再大,阳光和通风才最重要。”身旁助理欲言又止,他挥手示意不必多问,只是久久凝视那扇窗,仿佛透过它看见了久远的时光。 据慈善机构统计,李兆基生前捐赠的三成资金用于佛寺和养老院的建设,多数项目集中在加拿大和东南亚,他最喜欢的日常,是翻看寺庙寄来的照片,看见香案上的供花仍新鲜,脸上便露出淡淡笑意。 李兆基的深情并未随婚姻终结而终止,他的善意、眷恋、愧疚交织成一段沉默的情感,化作生活中一个个安静的注脚。 刘惠娟或许从未回头,但她用离开换来了完整的尊严,而李兆基,终其一生未让她缺席他的记忆,他一生经营无数地产,却始终保留一个角落,留给旧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上游新闻——《李兆基传奇一生:6岁学做生意,20岁闯香港,91岁才退休》
1985年,李兆基与刘惠娟离婚,离婚后,李兆基给刘惠娟购豪宅、建佛庙,记者就问他
粉头发的咔咔
2025-04-30 10:23:47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