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每次都押宝美国,但是每次都压错。每一次美国跟我们闹起来的时候,印度都会觉得,

画画的本本 2025-04-30 18:17:17

印度每次都押宝美国,但是每次都压错。每一次美国跟我们闹起来的时候,印度都会觉得,属于印度的机会来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以前搞贸易战的时候,印度觉得供应链重组的机会来了,生物战的时候,印度觉得产业链转移的机会来了,但实际上,每一次不仅美国扶不起来,印度也接不住。 这次的印巴冲突,也是印度对美国的一次押注,毕竟美国副总统万斯刚刚去过印度,印度就出兵巴基斯坦了,这就是演给美国看的,毕竟印度现在惹不起我们,直接欺负一下巴基斯坦这个小国。 看看历史,莫迪也是这么干的,2018年中美贸易战初期,莫迪政府将电子元件进口关税从10%提升至20%,试图复制中国"市场换技术"的奇迹。 但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的数据显示,五年间手机整机进口量下降63%,本土品牌市场份额却从54%暴跌至12%,中国传音控股反而吃下47%的市场份额。 印度储备银行报告显示,2023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31%,而同期越南吸引的电子产业投资是其2.3倍。 而且印度商工部引以为傲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在实施三年后仅完成汽车、制药等六个行业目标值的37%,却消耗了相当于年度国防预算28%的财政补贴。这种"撒钱不见效"的困局,单单是印度自身的官员都没办法掌控印度,更不要说接盘了。 基建短板正在吞噬产业升级的希望。印度电力部的年度报告显示,尽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4.2亿千瓦,但输变电损耗率高达21.3%,是中国的4.6倍。 这种系统性损耗导致泰米尔纳德邦的富士康工厂每月遭遇38小时停电,严重时甚至需要自备柴油发电机维持iPhone外壳抛光作业。当中国用特高压电网实现"西电东送"时,印度仍在为邦际输电线路的征地补偿争吵不休。 全球产业转移的窗口期正在关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模型预测显示,到2028年印度人均GDP将达到3800美元,这恰好是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的临界点。 而此时印度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积累:半导体产业零设计能力、机床国产化率11%、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中国的1/15。 当中国用"新三样"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时,印度仍在为是否允许比亚迪建设汽车工厂与地方政府扯皮——毕竟土地私有制下,征地谈判可能比研发电动车电池更耗时间。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画画的本本

画画的本本

画画的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