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某户知识分子家庭正经历着煎熬时刻。退休前担任国企要职的周教授夫妇,此刻在黄浦江畔的公寓里踱步不休——他们捧在手心三十年的独生女,竟被印度裔女婿当众掌掴。 那日家庭聚餐的场景如鲠在喉。觥筹交错间,女婿因购房议题骤然变脸,翡翠汤碗在餐桌上震出刺耳声响。当那记耳光落在女儿脸颊时,周教授险些掀翻红木八仙桌,却被老伴死死拽住衣袖。此刻他们方才惊觉,五年前那场不被祝福的跨国婚姻,早已在异国文化的夹缝中裂痕遍布。 追溯这段姻缘的症结,绕不开印度古老的传统窠臼。女儿执意远嫁时,老两口曾苦口婆心剖析种姓制度的幽微:即便对方自诩婆罗门后裔,但跨越文明边界的婚姻注定要面对价值观的龃龉。当时沉浸在爱情迷雾中的女儿,怎会料到"零嫁妆"会成为日后婆媳攻讦的利刃?印度婆婆日复一日的奚落如附骨之疽,甚至扬言要按《摩奴法典》为儿子纳妾。 更令周教授心寒的是女婿的双重面目。婚前那个温文尔雅的跨国公司主管,在母亲抵达上海后竟化身封建卫道士。当女儿女婿商议购置学区房时,这个接受过常春藤教育的精英,竟与母亲沆瀣一气,要求岳家承担七成房款。其理直气壮的姿态,仿佛在讨要被"克扣"的嫁妆利息。 此刻周教授夫妇的退休金账户,俨然成了天平上的砝码。掏出积蓄或许能换取女儿片刻安宁,但谁又能保证这不是填不满的无底洞?那对印度母子贪婪的眼神,分明在盘算中国岳家的养老钱。可若袖手旁观,女儿既要应付职场内卷,又要周旋于婆媳矛盾,更遑论那个总把"长姐如母"挂嘴边的小姑子,随时可能带着咖喱味的抱怨登堂入室。 书房里的檀香燃了又灭,周教授摩挲着女儿幼时的百日照,突然读懂这记耳光背后的深意——在跨文化婚姻的战场上,没有嫁妆的女儿就像不设防的城池,而娘家的经济支援不过是螳臂当车的盾牌。或许该请个精通印度法的律师?或是联系女儿留洋时的导师?当东方含蓄遭遇南亚彪悍,这场婚姻保卫战需要的不仅是金钱,更是现代文明对陈规陋习的宣战书。
满意了俺可以退休了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