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张万年出访美国,当他刚踏进美国宁堡陆军基地,一个美军司令突然跳了出来死死搂住他的腰大喊“我终于抓住张万年了!” 1968年,北越在“春节攻势”失败后,亟需外援弥补战力损失。 中国决定向越南派出军事顾问团,由时任广州军区参谋部副部长张万年带队,前往河内支援作战计划制定。 张万年一行共九人。 张万年深入前线阵地,对美军空袭后的地形变化、北越军的战术部署、美军火力优势等问题逐一进行勘察。 初到异国,多名专家因水土不服倒下。 张万年带队穿越丛林与高山,深入战区,对美军与南越军的进攻路线、火力布置及北越部队的防御态势进行了详尽勘察。 在细致调查基础上,张万年向北越军方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建议,包括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强化丛林战训练、优化兵力部署等。 他提出的布防理念大幅提升了北越部队的作战效率,促使其在数次遭遇战中成功击退敌军攻势。 美军指挥部很快察觉到北越军战法的突然转变。 数日后,侦察部门便将一份情报放置在美军作战指挥部的案头。 文件中列出的,不仅有张万年一行的身份,还有其抵越后的行踪与战场活动。 张万年成为美方高度关注的对象,美军高层视其为必须清除的威胁。 情报显示他将途经九号公路,美军随即派出特种部队提前设伏。 战斗爆发于密林交界的一处制高点。 张万年行进至预定路段时察觉异样,他判断美军已在此埋伏。 张万年迅速翻滚进入掩体,一枚子弹贴着头皮飞过,划出血痕。 在远处山坡,一名美国士兵缓缓放下步枪。 这人正是时任侦察兵、后成为美国陆军司令的沙利。 行动前夕,他接到命令,优先打击一批中国顾问,张万年赫然在列。 尽管侦察兵通常不直接参与火力交锋,沙利仍冒险出击。 他亲自瞄准,等待一击毙命的瞬间,却未曾料到张万年对战场气息的反应如此迅捷。 沙利退入林中,不甘之余心生敬意。 美军撤出越南后,他带着对那个九号公路上中国军人的记忆回国,之后数十年军旅生涯中,始终未能忘却此人。 1979年,张万年此时已是127师师长,带兵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战争开始前,他结合十年前在越南的考察经历,对越军可能的战术与行动路线进行了精准预判。 他组织全师进行山地作战和夜战训练,甚至细致至如何防护丛林中植物割伤的问题。 战争打响后,张万年指挥127师连续作战,从支马到禄平,从穷奇河到迷迈山,均取得快速突破。 他精通合围战术,又善于在实战中调整部署。 禄平伏击战中,他提前设伏,果断指挥部队在越军攻击撤军部队时反击,成功将敌人歼灭于伏击圈中。 经过对越战争的历练,张万年被提拔为广州军区司令,后升任军委副主席。 1995年,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成为中国军队的高级领导者。 美国军方多次在内部研究中提及张万年的作战风格及其在战后建设中的理论贡献。 1998年9月,张万年率团抵达美国。 此次访问被美方赋予极高规格,不仅启用了副总统专机作为接待用机,还在五角大楼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抵美首日,张万年便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科恩会谈。 双方围绕台海局势、美日军事同盟与反恐合作交换意见。 在发言中,张万年直指“某些国家借中国威胁之名,行干涉之实”,话语锋锐但保持外交分寸。 此后抵达西点军校。 访问当日,张万年步入校内讲台,全场军官学员爆发出长时间热烈掌声。 西点军校校长丹尼尔·克里斯曼将军上前致意,称赞他以仁爱之心管理部队,张万年则认为此乃将帅应有之责。 会谈中,张万年结合多年从军经验,明确指出忠诚与勇敢乃军人根本。 西点军校操场上再次响起掌声。 随后,美方安排张万年前往本宁堡陆军基地参观,美军长期将此地作为展示战力的窗口。 进入营区不久,一位美军将领突然现身,热情拥抱张万年,原来此人正是越战时期与其交锋过的沙利将军。 曾为敌手,如今成友人,沙利感慨万千,临别之际含泪称愿中美两军永不再兵戎相见。 访问期间,张万年还与太平洋总部及多位高级将领进行了交流。 他细致观察美军管理与训练模式,认真分析其可借鉴之处。 返国后,他撰写详尽报告,内容被高度评价,并在后续军改中予以应用。 参考文献:[1]包国俊.张万年在全军第五次军事科研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J].国防,2001(6):1-1
1998年,张万年出访美国,当他刚踏进美国宁堡陆军基地,一个美军司令突然跳了出来
陌上伊人笑
2025-05-02 17:10:02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