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干废波音客机,欧洲又来找麻烦,推迟C919试航认证3-6年。 为什么说欧洲人不可信呢,特朗普的关税战阻断了波音公司对华销售网络,按说中国商飞的C919遇到了发展绝佳的历史机遇,这欧洲人立马就上来使绊子了。 欧洲对C919的适航认证并非单纯的技术审查,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马拉松"。EASA的认证流程分为四轮:基础文件审查、系统验证、合规性演示和最终审定。 中国商飞从2019年启动认证,到2024年7月完成第三阶段实地检查,期间投入了超过3000名技术人员和12架验证机。 但欧洲人总能找到"技术瑕疵",比如要求C919的复合材料机翼在-55℃环境下进行额外疲劳测试,而同类空客A320却无需此项验证。这种"量身定制"的标准,本质上是在为拖延时间寻找借口。 空客作为C919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其游说能力不可小觑。数据显示,C919已获得1200多架订单,其中60%来自发展中国家,这直接威胁到空客A320neo的市场份额。 2024年空客财报显示,其单通道客机交付量同比下降18%,而C919的国内运营客座率却高达85%。 欧洲航空工业协会(AECMA)在给欧盟的报告中直言:"若C919获得EASA认证,空客未来十年将损失至少200亿美元订单。"这种利益驱动下,欧洲政客自然要在认证流程上做文章。 中美贸易战的外溢效应直接影响了C919的国际化进程。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加征钢铝关税后,欧洲虽表面反对,却在适航认证问题上选择与美国"默契配合"。 2024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航空安全现代化法案》,要求FAA对中国飞机实施"特殊审查",而EASA随后就宣布推迟认证。 更值得玩味的是,欧洲在批准俄罗斯MC-21客机认证时仅用了14个月,而C919已耗时6年仍无结果。 C919的国际化受阻,反而加速了全球航空产业链的分化。2025年1月,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签署协议,将C919纳入其"未来航空城"计划;3月,尼日利亚航空宣布采购20架C919。这些案例表明,发展中国家正在用"脚投票"打破西方垄断。 而欧洲的短视行为,最终将损害其自身利益,空客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2019年的58%降至2025年的42%,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终将反噬欧洲航空业。 当EASA宣布推迟认证时,中国商飞的生产线依然繁忙。数据显示,C919的月产量已提升至4架,国内三大航计划在2025年接收50架。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企图用政治手段阻碍技术进步的做法,都将被时代车轮碾得粉碎。 信息来源:环球网 C919大飞机延迟交付内幕:外企吵闹影响进度
中国为何不与美国谈关税互免?因为“被蛇咬过两次”。2018年,双方本来已经谈得差
【14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