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江苏月薪90元男子,拿出1000元,帮16岁少年开店,然而,2年后,

如梦菲记 2025-05-04 14:43:08

1987年,江苏月薪90元男子,拿出1000元,帮16岁少年开店,然而,2年后,少年一走没了音信,谁知,25年后,男子却被警方告知西班牙身家过亿富商找你。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7年夏天,徐州的街头蒸腾着热浪,工厂的汽笛一声接一声,街道上骑自行车的人潮往来如织。   在城南一家国营单位里,24岁的张爱民刚刚发完这个月的工资,一张九十元的工资条被他小心地塞进破旧的牛皮钱包,张是单位的会计,手脚麻利,为人实在,不抽烟不喝酒,存钱是他的习惯。   他常去巷口的老理发店剃头,一把木椅子,一面磨得模糊的镜子,是那年头街坊最常去的地方,那天,一位生面孔站在洗头盆前,是个骨瘦伶仃的少年,穿着洗得泛白的灰衬衫,说话带着江南口音。   他动作很快,洗毛巾、递梳子、拧热水,一刻不停,理发师说这是新来的学徒,叫孙胜荣,从浙江青田来的,才十六岁,理完发离开时,张记住了那个站在角落鞠躬谢客的少年。   接下来的几个月,每次去店里,他都选那孩子服务,孙胜荣很懂礼数,力气虽小,却尽力把每件事做到极致,他说话不多,眼神干净,一双手总是忙个不停。   张爱民暗暗生出些怜惜,也越来越关注他在店里的起居和生活,那理发店本不景气,门口的红漆早已剥落,生意清淡,冬天冷得像冰窖,煤炉子也常常点不着,没多久,店铺关了门,街坊说老板欠了房租跑路,徒弟们都各奔东西。   年底时,张到温州出差,刚出车站,在街边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蹲在墙角用报纸垫着坐着啃冷馒头,脸上沾了尘,眼里满是疲惫,他认出是那个小徒弟。   没有多问,张把他带去吃了碗面,听他说打工不顺,没单位肯收,住在建筑工地边的窝棚里,他低头搓着手,像是怕人看出自己的窘迫。   张爱民回到徐州后,取出银行里积攒多年的存款,一张一张整理好,那是他这些年唯一的积蓄,一千元,几乎是他整年的收入。   他找到一间旧门面房,租下来后亲自刷墙贴报,旧货市场里淘了几面镜子和一套剃头工具。   理发椅子是他用推车拉回来的,炉子点着后屋里才算暖和些,孙胜荣从温州赶来,两人白天做活,晚上商量怎么招揽顾客。   理发店开张后,街坊邻居慢慢多了起来,小孙的手艺越来越好,剪得仔细又利落,收费又实在。   张爱民帮着四处宣传,自己也每周来剃一次头,小店的账本他替人打理,还不时从家里带来些吃的,看着那孩子每日早起晚归,一门心思扑在店里,他觉得这钱花得值。   没想到第二年,孙胜荣突然不见了,听说是回老家应征去了部队,理发店的门半掩着,工具整整齐齐摆好,像是随时会回来,但一个春天过去了,夏天也过去了,人没再露面。   张爱民坐在空店里,望着墙上泛黄的价目表,叹口气收拾了工具,把钥匙交还房东,他不说一句埋怨,别人问起,也只是说那孩子是有前途的。   时间像风一样过去了二十多年,张早已换了工作,搬了几次家,日子不紧不慢,2012年春天的一天,派出所打来电话,说有人要找他。   走进派出所,张看到角落里坐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人,手里攥着手机,眼睛红着,那人站起来,朝他走来,唤他一声“张哥”。   从那天起,徐州城就多了一家红酒庄,挂着西班牙进口商认证的金属牌匾,门前种着槐树,是从当年老理发店挪来的那一棵。   营业执照上写的是张爱民的名字,酒庄的钥匙和账本都由他保管,孙胜荣说,他在国外拼了十几年,公司做到欧洲各国,早就想着报恩。   张爱民不愿接受赠房赠车,说那年出手帮忙不是图什么,孙胜荣坚持要他掌管酒庄,说不让他收下,自己一辈子心里都不踏实。   从此两家来往亲密,逢年过节必有往来,张家的孙子满月时,孙胜荣从西班牙捎来一对金锁片,说是长命富贵的寓意。   街坊都说,这事最打动人的不是钱,是二十五年一份情没改,一千元是当年一位工人倾囊之举,今天却换来一座满载回忆的酒庄,还有那段不曾被岁月冲淡的兄弟情。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江苏新闻2019.3.14《江苏大哥32年前给男孩千元,如今对方投资1000万请他做董事长!》

0 阅读:127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1

用户10xxx51

2
2025-05-04 15:53

性情中人![点赞]

zEro

zEro

1
2025-05-04 16:27

生命的真谛具像化了

山间小溪

山间小溪

1
2025-05-04 16:05

好人有好报。

老于

老于

1
2025-05-04 15:53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好人必有好报!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