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位老人为了证明自己红军战士身份,来到北京找当年的政治部主任,但由于

戴梦维微微 2025-05-05 13:10:20

1979年,一位老人为了证明自己红军战士身份,来到北京找当年的政治部主任,但由于时间太久,对方已经不记得了,眼看希望就要破灭,老红军灵机一动说道:我是3号花机关呀。 一个穿着打着补丁棉袄的老人,站在中南海门口,手里攥着一封信,信纸已经被捏得起了毛边。 他的名字叫肖成佳,已是年逾古稀。 他站在警卫面前,语气诚恳却又带着几分急切:“同志,我是老红军,我找黄火青同志,有要事。” 警卫先是迟疑,扫了他一眼,又看了看那张泛黄的介绍信,犹豫地说:“你等一下,我进去问问。” 等的时间不短,风愈刮愈烈。肖成佳的脸冻得通红,双手却不住地在衣袖里搓着,他心里没底。 几十年了,他从来没真正证明过自己的身份,连村里人都只是半信半疑地叫他“老红军”。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印在骨子里,是骗不了自己的。 他出生在江西吉安的一个书香门第,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 按说,他本该在私塾里念《大学》、《中庸》,考科举,成先生。 可时代变了,战火纷飞,十来岁的他在1929年偷偷跟着红军上了山。 他年龄太小,没法拿枪打仗,就被分进了宣传队。 别看他年纪小,那嗓子亮得很,能吼上几句红歌,又爱背几句标语,还能做些简单的话剧演出。 1936年的古浪战役,形势激烈,他却在途中被敌军俘了去,那年他才20岁。 关了几日之后,敌人准备押他转送时,肖成佳被人认出来了——是他的远房表叔,当地的一个地主势力。 消息传到家中,父母愣是变卖了些家产,托关系将他赎了回来。 这一赎,不光是命的转折,更是身份的断裂。 回到农村后,他再没机会重新归队,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本想主动登记老红军身份,结果登记站的工作人员翻来覆去找不到他的名字。 部队番号早改了,宣传队的名单也没保存下来,更难的是,那些熟悉他的人,不是在战场上牺牲,就是失联失踪。 几十年来,他在乡下当过民办教师、做过生产队会计,却始终不甘心。 他不是为了那点待遇或者荣誉,而是怕自己那段青春、那份信仰被彻底湮没。 终于,在1979年,他联系上了黄火青——当年红军政治部的主任之一,如今已是中央高干。 见面的时间很短,黄火青年事已高,精神却还清楚。 只是他翻了翻记忆,却始终想不起这个老人。 “你说你是宣传队的?”黄火青皱眉。 “是的,主任,我那时候年纪小,唱歌、背标语,我专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黄火青目光中带了几分惋惜:“可惜了,那时的名单早没了,我年纪也大了,记不住啊。” 肖成佳一听,心里凉了半截,嘴唇颤了颤,强撑着说:“主任,我……我是真的……要不,我唱一段?” 说着,不等对方回应,他便缓缓站起身,挺起脊背,忽地一声清唱响起:“红军是工农的子弟兵……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声音虽沙哑,却铿锵有力。 唱完,他有些喘,眼睛却死死地盯着黄火青。 那一瞬间,黄火青愣住了。他眯起眼,看着老人苍老的脸、消瘦的肩膀,忽然低声自语:“这段旋律……我记得,那时候唱这歌的,是个小孩……我们给他起了个外号……” 他猛地一拍大腿:“对了!三号花机关!你是三号花机关!” “是我!”肖成佳几乎哽咽,老泪纵横。 “我记得你那时候嗓子特别亮,连机关枪都盖不住你的嗓门,我们就笑你是‘花机关’……你唱歌一响,敌人还以为我们有支大部队。”黄火青哈哈一笑,眼角泛出泪花。 几天后,肖成佳终于拿到了红军老战士的正式证明,那是他等了整整四十年的身份。 拿到证书那天,他没有高声宣扬,只是在家门前支了一张桌子,泡了一壶红茶,坐在阳光底下晒着。 村里人来问:“老肖,听说你真是老红军啊?” 他只是笑了笑,说:“嗯……我是三号花机关。”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肖成佳

0 阅读:559

猜你喜欢

戴梦维微微

戴梦维微微

戴梦维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