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叶剑英元帅问许世友:南京军区还指挥得动吗?许世友:都是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5-05 19:09:07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叶剑英元帅问许世友:南京军区还指挥得动吗?许世友:都是老部下,应该指挥得动。旁边的徐向前元帅笑着说道:南京军区27军军长聂凤智、政委魏金山,一个是他许世友的警卫员,一个是他的机要秘书。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砸在每个中国人心里。街头巷尾,哭声一片,亿万人民沉浸在失去领袖的巨大悲伤中。可就在这举国哀悼的时刻,国内的政治局势却变得微妙起来。毛主席走了,留下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局面。权力真空、政治斗争、派系博弈,这些词儿听起来遥远,可当时却是实打实摆在领导人面前的难题。军队,作为国家稳定的基石,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叶剑英元帅,凭着多年革命经验,敏锐地嗅到了空气中的火药味。他知道,这时候军队要是乱了,国家就悬了。 叶剑英元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和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这些老战友紧急碰头,商量对策。大家一致认为,得找个靠得住的人,把军队稳住。而这个人,非许世友莫属。许世友是个硬汉子,毛主席的老战友,打仗不要命,对党忠心耿耿。他在军队里的威信,不是吹出来的,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尤其是南京军区,他在那儿当了18年司令员,底子深厚。叶剑英元帅心里有数,许世友要是能把南京军区攥在手里,局势就能稳一大半。 许世友当时是广州军区司令员,接到叶剑英元帅的命令后,二话不说就赶往北京。他这人耿直,腰里别着手枪,随时准备干活儿。到了北京,他先去毛主席灵堂悼念了一番,毕竟那是他的老首长,感情深得很。可他没时间沉浸在悲伤里,擦干眼泪就去见叶剑英元帅。会面很直接,叶剑英元帅问他广州军区怎么样,许世友拍胸脯保证没问题。接着话题转到南京军区,叶剑英元帅盯着他,问:“南京军区还能指挥得动吗?”许世友顿了顿,说:“主要是27军,那都是我老部下,应该没啥问题。”旁边的徐向前元帅乐了,插了一句:“27军军长聂凤智是你当年的警卫员,政委魏金山是你机要秘书,这俩人还能不听你的?”这话听着轻松,可分量不轻。叶剑英元帅点点头,交代许世友立刻接管27军,确保万无一失。许世友站得笔直,敬了个礼,啥也没多说就去执行了。 回到广州后,许世友马上行动。他通过电话联系南京军区27军,直接下令,要求他们切断跟军区其他部门的联系,进入戒备状态。聂凤智和魏金山接到命令后,动作很快,部队立马调整到位,严阵以待。许世友盯着地图,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确保南京那边不出岔子。那段时间,他几乎没怎么合眼,时刻关注着局势变化。1976年10月初,国内的政治风波渐渐平息,国家慢慢稳了下来。许世友这才松了口气,知道自己这关算是过了。 说起许世友这个人,真是个传奇。他出身穷苦人家,小时候没读过啥书,后来投身革命,靠着胆识和忠诚一步步爬上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带着部队冲锋陷阵,立下不少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南京军区干了18年,把那儿管得服服帖帖。27军的聂凤智和魏金山,一个当过他的警卫员,一个做过他的机要秘书,这种关系不是一般的铁。许世友治军严厉,但对手下讲义气,所以老部下都服他。这次关键时刻,他靠着这份信任,把27军牢牢攥在手里,为国家稳定出了大力。 其实,1976年那会儿,军队的作用太大了。毛主席去世后,政治上谁也不知道会发生啥,军队要是乱了,后果不堪设想。许世友站出来,把南京军区稳住,等于给国家吃了颗定心丸。他的忠诚和担当,不光是个人品质,更是那个时代军人本色的体现。他不是完人,脾气火爆,作风硬朗,可在大事面前,他从没掉过链子。 再往深里说,许世友跟老部下的关系,也挺值得琢磨的。那时候的军队,很多将领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彼此之间有种打出来的交情。聂凤智、魏金山能当上27军的军长和政委,跟许世友提携分不开。可这种提携,不是裙带关系,而是基于能力和信任。许世友看人准,用人狠,他挑出来的干部,关键时候都能顶得上。这也说明,军队的凝聚力,不光靠纪律,还靠人跟人之间的感情。

0 阅读:15786

评论列表

用户85xxx42

用户85xxx42

26
2025-05-05 22:19

不可能吧,南京军区是丁盛

1100032

1100032

23
2025-05-05 22:54

小编,你可真是无知无畏。

猜你喜欢

无畏战士闯龙潭

无畏战士闯龙潭

爱我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