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太岳军分区司令康俊仁侦察归来,快到驻地时却被一枪打倒。警卫员愤怒的扑上去,发现开枪者竟是哨兵。让人更没想到的是,最后哨兵竟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康俊仁,1905年生在山西夏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家里穷,没读过啥书,但他人聪明又实在,20岁就当上了村长,带着乡亲们修水渠、搞生产,口碑特别好。后来闹革命,他二话不说就加入队伍,从扛枪的小兵一路干到军分区司令,靠的全是一股子拼劲和对百姓的真心。 那天傍晚,康俊仁乔装成老百姓模样,混在几个赶集回来的村民里往驻地赶。他戴着破草帽,脸上抹了层灰,怀里还揣着好不容易搞到的日军布防图。远远瞧见熟悉的村口大槐树,他心里一松,脚步也加快了些。 可就在离哨岗还有几十米的时候,“砰”的一声枪响,康俊仁一个趔趄,胸口瞬间染红一片。警卫员小张当时就炸了,掏出手枪就要冲上去拼命。等看清开枪的是新兵蛋子王虎子,他愣住了——这小子平时见了司令,话都说不利索,怎么敢开枪? 王虎子握着枪,整个人抖得像筛糠,嘴唇发紫:“我...我以为是汉奸!他不走大路,专挑草丛摸过来,还...还不理我问话!”原来,康俊仁怕暴露行踪,没走大路,又担心回应会引来敌人注意,就没搭理哨兵的喝问。谁能想到,这一疏忽,竟要了自己的命。 消息传回驻地,战士们都红了眼,有人撸着袖子要揍王虎子,还有人喊着要军法处置。可当大家翻开康俊仁怀里那份染血的布防图,突然都安静了——图上密密麻麻标着日军据点、兵力部署,全是用树枝蘸着血画的。 分区领导看着康俊仁的遗体,眼眶通红,重重拍了下桌子:“老王没错!战场上不分亲疏,只认规矩!要是因为死者身份特殊就改了军纪,以后谁还敢守规矩?”这话一出,不少人抹着眼泪低下了头。他们都知道,康司令平日最看重纪律,要是知道因为自己坏了规矩,怕是在天上都睡不安稳。 王虎子被带到康俊仁灵前,扑通一声跪下,哭得撕心裂肺。他守着灵堂三天三夜,谁劝都不走,最后嗓子哑得说不出话,却坚持要去最危险的前线。后来在一次伏击战中,王虎子抱着炸药包冲进敌群,用自己的命,为康司令,也为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愧疚,画上了句号。 康俊仁的牺牲,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个战士心上。大家都说,司令用命给所有人上了最后一课——在战场上,纪律比命还重要。而那个没受处罚的哨兵,还有后来无数个坚守纪律的战士,都在用行动告慰着康俊仁的英灵。这桩充满争议的事件,也成了太岳军分区代代相传的故事,时刻提醒着后来者:规矩面前,没有例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碰她一根汗寒毛!”1950年,毛人凤交给蒋介石一份刚刚抓
【2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