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现在都在赌,中美到底谁先扛不住?目前的状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老美有钱买不了货,东大有货却卖不了,而全球现在的焦点都集中在这里,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把筹码,全部梭哈出去,都认为中美有底牌没亮。 全世界现在都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中美,心里都在暗自琢磨,这俩全球巨头到底谁先扛不住。如今这局面,看着可真是微妙。 中国这边,工厂开足了马力,仓库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从日常的生活用品到先进的电子产品,要啥有啥,堪称全球的“大货仓”。美国呢,靠着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兜里攥着大把的钞票,看似财大气粗。 可问题来了,美国有钱却买不了货。美国政府这几年各种折腾,又是加征关税,又是搞贸易限制,和中国打起了贸易战。 就拿2025年来说,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个别商品关税甚至加到了245%,还封堵小额包裹免税漏洞,取消对中国低值商品的免税待遇。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中国的优质商品想进入美国市场变得困难重重,美国消费者想买中国物美价廉的东西没那么容易了,美国企业采购中国的原材料、零部件成本也大幅增加,生产经营都受到影响。 而且美国还不满足于此,在非关税壁垒方面也下黑手,像对中国在东南亚四国布局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两项税率叠加后部分光伏企业面临的税率高达3521%,这严重制约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也破坏了全球光伏产业的供应链。 不仅如此,美国还针对中国的物流航道下手,依据301条款对中国的海事、物流和造船业施加限制措施,增加中国贸易运输成本,打击中国造船业。这么多限制,美国消费者有钱也买不到他们心仪的中国货,国内市场商品供应都受到影响,物价也跟着上涨。 再看中国,有货却卖不了,也被美国这一系列贸易政策搞得焦头烂额。中国大量依赖美国市场的外贸企业处境艰难,对美出口业务严重受阻。 以前那些靠对美出口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现在订单锐减,有的甚至只能停产歇业。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中国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比如寻找新的对美转口贸易国,像中东地区的阿联酋、土耳其等国,具有对美贸易逆差较小,同欧盟有关税同盟协定的双重优势,成为企业短期内维持运转的选择之一。 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这些中东国家对美贸易要是突然大增,肯定会引起美国的警觉和审查。还有企业选择出口转内销,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建设,不过这也面临诸多问题,部分商品适合外贸转内销,可国内国外标准、认证不一致,需要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建设。 而且出口转内销优惠可能会挤压国内销售市场,加剧国内市场竞争,所以还得配合政府补贴、消费券等方式短期内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另外,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利用美国政策内顾倾向加剧的机会,同世界其他国家加强经贸合作,像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利用“一带一路”协议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解冻扩大双方经贸合作等。 全球各国都在观望,没有哪个国家敢把手里的筹码一股脑全押上去。为啥呢?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中美这两个大国,谁都不是吃素的,肯定都有底牌没亮出来。 美国虽然在金融、科技、军事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实力,但它也有自己的难处。美国经济现在陷入了滞胀风险,政府搞的那些关税政策,让通胀水平明显上升,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计,2025年美国整体通胀率可能上升超过2个百分点,日用品价格大幅上涨,皮革、外套等产品价格将上涨超过15%,累计每个美国家庭多支出3800美元,低收入群体受损更大。 经济增速也因为这些政策受到抑制,预计2025年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中长期经济平均增速下降0.6个百分点,摩根大通预计美国今年陷入衰退的概率由30%上升到60%。 而且美国国债总额突破34万亿美元,这么庞大的债务,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经济危机。美国在国际上的公信力也因为它一系列任性的政策大打折扣,美元霸权地位都开始动摇,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重构步伐在加快。 中国这边呢,虽然面临美国贸易战的巨大压力,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迎来开门红,GDP同比增长5.4%,出口顶压逆势增长6.9%。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是美国的1.67倍,中国还在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所以中国也有底气和美国周旋下去,不会轻易被美国的贸易打压打倒。这场中美之间的博弈,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谁能坚持到最后,现在还真不好说,全球都在拭目以待。
贸易战可能永远都不会停了,全球正在加速“去美国化”。贸易战已经不是美国想
【2评论】【7点赞】
火舞大刀
美国都是打白条,谁卖的多收的白条就多,最后懒账了是谁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