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许世友将军的警卫连长去上海出差,和一男人擦肩而过。军人的警觉,让他猛然一凛“日本特务”!他急忙转身去追,可茫茫人海,哪还有此人的身影。 抗战时期,徐永卿是济南铁路局的一名钳工,技术过硬,为人低调寡言。 但是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地下党的联络员。 在敌后战线的腥风血雨中,他凭借一把钳子、一副工装,掩护无数秘密行动的成功完成。 1943年冬,一名自称河下谷清的日本“进步工程师”被调往铁路局。 此人举止谦逊,口称反战,主动接近年轻工人,获得不少人的信任。 可徐永卿隐隐觉得,此人眼神十分的狡诈,言辞中总有试探之意。 他谨慎与之接触,但终因职务交集,不得不在数次维修任务中与之碰面。 不久,地下联络站被破,数名同志被捕,他自己也在一次传递情报途中遭遇埋伏,中弹重伤。 养伤期间,他暗自分析出事经过,心中几乎笃定:是河下谷清泄露了情报。 日本投降后,河下谷清却似人间蒸发,案件也未能追查到底。 新中国成立后,徐永卿被调入部队担任军政工作,后升任许世友将军的警卫连长。 尽管工作繁重,但他心底始终埋藏着那段未了的恩怨。 1957年秋,徐永卿因公务前往上海,与一名戴帽中年男子擦肩而过。 就在那人抬头的一瞬间,徐永卿猛地心头一紧:那双眼睛,14年前他在血泊中见过! “河下谷清!”他几乎脱口而出,却强忍下来,猛然回头追去。但人流涌动,那人已不知所踪。 他在原地久久站立,冷汗浸背,回京后,他立刻向许世友将军口头汇报此事。将军沉吟良久,说道:“你若认得这人,就盯下去。不然,几十条命就这么白了。” 某日下午,他独自走在闸北区一带,突然在一间小电器修理铺门前停下,他看见了那张脸,虽然老了、瘦了,但仍然是他河下谷清! 这一次,他没有惊动对方,而是立即写信给许世友。 将军当即批示,将此事转交上海市委,柯庆施书记看到信后下令:“立即查清此人,不惜代价。” 很快,上海公安局成立专案组,由老侦察员吴一竹带队展开调查。 修理铺老板名叫“尤大年”,户籍、履历一切正常。 但蹲点跟踪发现他行踪诡秘,午夜常外出,在弄堂角落与不明人士接头,疑点重重。 与此同时,公安接连收到三封匿名举报信,内容均指尤大年实为日伪旧部潜伏人员。 专案组以此为突破口,加紧调查,最终通过档案比对与现场拍照,确认“尤大年”即为化名潜伏的河下谷清! 凌晨行动悄然展开。特警小队在修理铺内将其当场控制,搜出一支德国造手枪和一份隐秘藏在地砖下的密码本。 初审时他百般抵赖,谎称自己是战争孤儿,但面对确凿证据与老档案,他终于低头认罪。 原来,抗战末期,日军制定“蛰伏计划”,安排一批特务在华秘密潜伏,伺机待命。 河下谷清战败后销声匿迹,改名尤大年,落户上海,从事低调手艺活,几十年如影随形。 上海解放后他一度准备潜逃,却发现身份未暴露,便伪装成一名小市民继续生活。 案件最终移送法院,审判那天,徐永卿坐在旁听席,一身便装,神情凝重。 法庭上,公诉人一一陈述其战争罪行,包括泄露中共情报、致数十名革命者被捕牺牲的事实。 罪证如山,河下谷清哑口无言。 法院依法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宣判时,徐永卿的手在微微颤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口恶气终于出了。 事后公安彻查其住处,在墙壁夹层内发现一批日文旧信和加密文稿,内容显示他多年来一直在记录中国社会动向,随时准备重启联络。 他虽隐匿多年,但终究难逃正义的铁网。 此案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被誉为“迟来的正义、永不缺席”的典型。 公安局也总结此案为“群众举报、幸存者识别、军地协作”的经典样本。 信息来源:光明网
1957年,许世友将军的警卫连长去上海出差,和一男人擦肩而过。军人的警觉,让他猛
牧童的娱论
2025-05-07 15:18: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