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在店内扫码假意“付款”,此时店内语音清晰播报“收款1200元”。男子听罢,

任锦书说汽车 2025-05-07 15:55:01

一男子在店内扫码假意“付款”,此时店内语音清晰播报“收款1200元”。男子听罢,抬脚便要离去。女店主下意识查看手机,发现并无1200元进账。她立刻警觉,灵机一动扫码转账1元,随即听到男子手机“叮”地响了一声。女店主就此确定存在异常,果断报jin

这类新型诈骗利用技术漏洞实施犯罪。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类似“虚假支付”类占比达18%,骗子多通过修改手机模拟收款语音,误导商家放松警惕。

商家防范意识至关重要。案例显示,90%以上未及时核对到账记录的商家易受骗,而像文中女店主主动转账测试的做法,可有效识别异常,该类主动核验行为使诈骗成功率降低65%。

警方提醒需多方联动治理。2024年某省推行“支付到账双重确认”机制,要求商家安装实时到账提醒设备,结合人工核对,该省此类案件发案率环比下降42%,证明技术防控与人为核查结合效果显著。

法律层面需加重惩处力度。当前此类诈骗多按治安案件处理,威慑力不足。参考2024年司法解释,若涉案金额累计超5000元,可按诈骗罪定罪,刑期提升至3年以下有期徒刑,能有效遏制犯罪苗头。

面对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段,商家应强化资金到账核查习惯,监管部门需推动支付平台技术升级,司法机关则要根据犯罪特点完善法律适用,唯有形成社会共治合力,才能让骗子无机可乘。

0 阅读:645

评论列表

爱好而已

爱好而已

4
2025-05-08 11:01

有这高科技?不用换码就转跑了?

猜你喜欢

任锦书说汽车

任锦书说汽车

任锦书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