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我国商务部干部找到“东方糖王”郭鹤年,请他帮忙以最低的价格购入30万吨白糖。郭鹤年当即就答应了这一求助,通过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等手段,他不仅成功帮我国买到30万吨白糖,甚至还为我国再赚500万美元! 1973年,中国经济正慢慢爬坡,白糖这种不起眼的物资却成了国家急需的战略储备。那会儿国际市场糖价像过山车,忽高忽低,30万吨白糖的采购任务听着简单,做起来却像是踩着钢丝。就在这关键时刻,商务部找到了一位华裔商人——人称“东方糖王”的郭鹤年。这位大佬能不能在市场乱战中杀出一条血路,以最低价搞定这批货?更别提还得瞒天过海不让糖价飙升。接下来,咱们就聊聊这场硬仗咋打赢的。 郭鹤年1923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家里不算穷,父亲是从福建跑去马来亚做橡胶生意的移民。他从小脑子活泛,会说多国语言,上学时还跟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当过同学。1949年,他接手家族买卖,搞了个郭氏兄弟有限公司,主攻稻米、糖和面粉生意。凭着过人的眼光和胆子,他硬是把马来西亚80%的糖业市场捏在手里,年产150万吨糖,占全球10%,这“糖王”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后来,他不光盯着糖业,1971年在新加坡开了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后这牌子火遍全球。房地产、物流、棕榈油,他啥都敢碰,通过侄子郭孔丰的威尔玛国际公司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也站稳了脚跟。虽然事业重心挪到了香港,他为人低调得很,采访都懒得接,一心扑在生意上。关键是,他对祖籍中国有感情,家里老早就教他别忘根,这点对他影响老大了。 1973年,中国白糖缺口不小,战略储备告急,商务部没办法,只能找外援。他们盯上了郭鹤年,希望他能用最低价弄来30万吨白糖。这任务听着就头疼,因为一旦市场嗅到风声,糖价肯定蹦得老高。郭鹤年接到电话,二话不说就应下了。 他心里清楚,这么大的量不能直接下手,不然就是给自己挖坑。他先跑到伦敦,参加国际糖业会议,表面上跟各国糖商聊得热火朝天,其实心里盘算着怎么布局。暗地里,他让团队分头行动,在巴西、古巴、泰国等地偷偷摸摸买糖,每次就几千吨,压根不显眼。整个过程,他通过加密电报跟团队保持联系,盯着市场风吹草动。 有一次,巴西那边想趁机抬价,郭鹤年亲自出马谈妥了原价。快收尾时,市场传出中国急需白糖的消息,糖价果然涨疯了,可他早把30万吨攥在手里,成本愣是没多花多少。更牛的是,他瞅准时机,在期货市场抛了点合约,不仅把采购钱赚回来,还多弄了500万美元给国家。这事儿干完,他没留啥好处给自己,全交给国家了。他说,这不是生意,是责任。这魄力和脑子,服气! 1973年这事儿之后,郭鹤年的生意越做越大。香格里拉酒店从亚洲开到欧洲,成了高端酒店的标杆。房地产上,他的凯利物业在香港混得风生水起。棕榈油、航运、物流这些领域,他靠家族企业继续扩张,尤其是威尔玛国际,在全球农产品贸易里地位不低。 他对中国的支持也没停过。1990年,北京亚运会缺钱,他二话不说捐了200万美元,还特意交代别声张。他还掏钱建学校,推动中马交流,干了不少实事儿。2018年,他出了本回忆录《郭鹤年:我的回忆》,讲了自己的生意经和人生感悟,拿了个新加坡图书大奖。同年,他还短暂加入了马来西亚杰出人士委员会,影响力不小。 到2025年,郭鹤年100多岁了,住在香港。生意交给儿女和侄子打理,儿子郭孔演管日常,女儿郭惠光掌香格里拉亚洲,侄子郭孔丰领着威尔玛国际。他这辈子,用智慧和诚信闯出一片天,更用行动证明了对祖国的感情。
贪官们都是怎么悄悄收钱的
【1点赞】
大宝
郭老可以盖国旗
用户13xxx91
牛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