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起,重庆一男子疯狂迷恋上了吃草,整整连续了34年,他每天靠吃草充饥,闻到肉味就恶心,后来去医院一检查,医生才说出了真相…… 老龚,重庆人,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农民,却干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他吃了34年的草,这是什么概念?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他居然还对肉食深恶痛绝,这究竟是行为艺术,还是另有隐情? 老龚的故事,要从他小时候说起,他出生在重庆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山沟沟里,小时候最大的盼头就是过年能吃上几口肉。 但现实往往很骨感,肉没吃上几口,还经常被老爹一顿数落,小小年纪的老龚,心里就种下了一颗想大口吃肉的种子。 时间来到1976年,26岁的老龚为了讨生活,到附近的煤矿厂当起了矿工,这活累不说,还经常碰上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有一次,矿长让他拉两车煤到指定地点,老龚为了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结果,烈日当空,路途遥远,他很快就后悔了,更要命的是,他居然忘了带水壶,没走几步就渴得嗓子冒烟。 在路边树荫下休息的时候,老龚四处张望,想找个水源解渴,周围荒山野岭的,哪有什么小溪河流。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映入眼帘,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几步走上前,抓起一把草就往嘴里塞。 说来也怪,这草吃起来还挺解渴,汁水饱满,吃完后感觉力气也恢复了不少,老龚就这样完成了任务,心里却对这救命稻草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从那天起,老龚就迷上了吃草,每天上班路上,他都会摘一些草带在身上,时不时地嚼上几口。 慢慢地,他竟然对家里的饭菜失去了兴趣,只有把草拌在饭里才能吃下去,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有一天,老龚的母亲撞见了他吃草的场景,老太太吓得魂飞魄散,以为儿子疯了。 老龚赶紧解释,说自己身体没事,只是喜欢吃草而已,没想到,他娘不但没骂他,反而还夸他省钱。 老龚他爹也觉得儿子挺有创意,是个不简单的人,有了家人的支持,老龚更加肆无忌惮地吃起了他的草。 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觉得老龚是个奇葩,有人说他是神仙转世,所以才能吃草;也有人说他脑子有问题。 总之,各种流言蜚语满天飞,但神奇的是,以前没人关注的老龚,现在居然成了村里的红人,不少姑娘对他芳心暗许,觉得他与众不同,有神秘感,就这样,老龚竟然很快就找到了媳妇,结了婚。 婚后,老龚依旧我行我素,每天雷打不动地吃草,但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肉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大家又开始觉得老龚不正常,认为他肯定有心理疾病,老婆孩子也劝他改掉这个毛病,但老龚说,不吃草浑身不舒服,没办法,家人只好由着他去了,就这样,老龚吃了34年的草。 2010年,老龚觉得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就主动去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后发现,老龚的身体各项指标都很正常,甚至比一般人还要健康。 医生告诉他,他患有一种叫做“异食癖”的心理疾病。这种病会导致患者对某些食物上瘾,对其他食物则极度厌恶。在医生的指导下,老龚开始接受治疗,最终成功戒掉了吃草的习惯。 老龚的经历,让人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患上了“异食癖”? 其实,在医学上,“异食癖”并不是什么罕见的疾病,它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会持续性地对非营养物质,例如泥土、纸张、头发等产生食欲,甚至将其吃下去。 这种行为通常与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环境以及某些生理因素有关,老龚的童年经历无疑对他后来的饮食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食物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生存的必需品,更是渴望和满足的象征,而矿工生涯的艰辛,则进一步加剧了他对食物的依赖。 在极度饥渴的情况下,他偶然发现了吃草可以解渴,这便成为了他日后应对压力和焦虑的一种方式。 此外,家人和村民的态度也对老龚的“异食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母亲的赞赏、父亲的肯定,以及村民的误解和传言,都让老龚更加坚定了吃草的信念。 在他看来,吃草不仅可以省钱,还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然而,这种“与众不同”却给老龚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美食,甚至在家庭聚餐时也会感到格格不入,这种孤独感和疏离感,无疑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 幸运的是,老龚最终选择了正视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他逐渐摆脱了“异食癖”的困扰,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食物,努力让自己的饮食变得更加均衡。 老龚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异食癖”的案例,更是一个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救赎的故事,它提醒我们,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及时寻求帮助,才能更好地拥抱生活。 如今的老龚,已经不再是那个吃草的“怪人”,他回归了正常的生活,享受着美食带来的快乐,也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 (主要信源:60岁老人吃草34年 城市晚报)
1976年起,重庆一男子疯狂迷恋上了吃草,整整连续了34年,他每天靠吃草充饥,闻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07 22:29:36
0
阅读: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