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第十八军第六十师的四位团长在南昌拍照合影。在这次合影前,他们曾在万家岭战役麒麟峰战斗中并肩作战。这四位团长分别是李道泰、周万邦、黄保德、周巩。
1938年9月的一个清晨,南昌的一处军营内,四位身着军装的团长聚集在一起。他们是第十八军第六十师的李道泰、周万邦、黄保德和周巩。阳光穿透薄雾,照在他们刚毅的面庞上。这一天,他们将拍摄一张合影,记录下他们在万家岭战役中的英勇事迹。
在这之前的几个月,这四位团长在麒麟峰的战斗中并肩作战,成为了万家岭大捷的关键力量。那是一场惨烈的战斗,第六十师作为主力部队,在师长陈沛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万家岭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十大战役之一,此战歼敌一万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捕获了数百名敌军。
当时的战场,硝烟弥漫,子弹横飞。李道泰团长在前线指挥,他的声音在枪声中尤为响亮:“坚守阵地!”而周万邦团长则带领他的部队奋勇冲锋,犹如一道钢铁长城,挡住了敌军的猛烈进攻。黄保德团长巧妙布阵,他的策略在战场上得到了完美体现,成功地牵制了敌军的动向。周巩团长则擅长机动作战,他的迅速调动有效地支援了战场的关键时刻。
这场战役中,他们四人的英勇表现,赢得了士兵们的敬佩和信任。战斗结束后,部队的士气高涨,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胜利的喜悦。
合影当天的阳光温暖而明亮,照耀在四位团长的身上。李道泰、周万邦、黄保德和周巩穿着整齐的军装,站在摄影师面前准备拍照。阳光下,他们的军装显得格外庄重,每一个勋章都闪耀着光芒,见证着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与荣耀。
李道泰站在最左侧,他身材高大,站得笔直。他的脸上是坚定而严肃的表情,眼神中透露出对战友深深的敬意。他微微点头,好像在默默地对周万邦、黄保德和周巩表示感谢和认可。他的动作虽然简单,但在场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
周万邦站在李道泰的旁边,身材不如李道泰高大,但他的眼神同样坚毅。听到李道泰的点头,他轻声说道:“我们共同书写了历史。”这句话简短而有力,仿佛在回顾过去的同时,也在展望未来。他的声音不大,但足以让旁边的黄保德和周巩听得清清楚楚。
黄保德和周巩站在右侧,他们相视一笑,彼此间的笑容中充满了对战友的信任和对未来的希望。黄保德身材中等,面容和蔼,他的笑容温暖而真诚。周巩则显得更为沉稳,他的笑容中带着几分从容和自信。
摄影师调整着相机的角度和焦距,试图捕捉这个历史性时刻的最佳画面。四位团长默契地站得更加紧密,他们的肩膀轻轻相碰,这个动作虽然微小,却显得十分有力。他们的站姿、表情和目光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他们共同经历的战火岁月。
周围的士兵们静静地观看着这一刻,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敬意和期待。这张照片不仅是四位团长的合影,也是整个部队的荣耀和记忆。每个人都明白,这张照片将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记录下他们共同抗击强敌、保卫家国的不朽壮举。
拍摄结束后,四位团长互相握手,彼此的眼神中都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战友的深切情谊。他们知道,虽然战争仍在继续,但他们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一刻,他们不仅是四位共同经历战火的团长,而且是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活生生的见证者。
在合影后的短暂闲谈中,李道泰提及了战场上的一些细节,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战友们的赞扬和对士兵们的敬意。周万邦则谈到了他们如何在困难中找到突破口,他的话语简洁有力。黄保德分享了他在战术上的一些考虑,他的策略在战场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周巩则回忆了他的部队如何在最危急的时刻做出果断的决策,他的声音坚定而平静。
四位团长的对话充满了对过去战斗的回顾,但更多的是对未来胜利的期待。他们对话的内容简单直接,但每句话都透露出深厚的军事经验和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
摄影师在一旁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他深知自己刚刚记录下的不仅仅是一张照片,而是一段历史。这张照片将传遍整个中国,激励着无数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继续奋斗。士兵们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团长们的对话,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仰和自豪。
随后,四位团长一同走向了部队中的士兵们,与他们交流和鼓励。他们的话语简短而有力,传递着信心和勇气。士兵们听着团长们的话,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和希望。这一刻,不仅是四位团长的合影,更是整个部队团结一心、坚决抗战的象征。
时间缓缓流逝,阳光开始逐渐西斜,但四位团长和士兵们的心情仍然高昂。他们知道,尽管前路艰难,但只要团结一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一天的合影不仅记录了他们的容颜,更记录了他们的信念、勇气和对胜利的渴望。
当夕阳完全落下,四位团长再次聚在一起,他们知道,今天的合影将成为他们共同记忆中最宝贵的一部分。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民族抗争历史的一部分。他们肩并肩站立,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充满了对抗日胜利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