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人给张学良的女儿张闾瑛,介绍孔祥熙的儿子,就在张孔两家人都同意这桩婚姻时,没想到张闾瑛却反对:“要嫁就嫁布衣”。
张闾瑛出生于1916年,她是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大女儿。
张闾瑛出生时,恰逢爷爷张作霖的事业如日中天,位高权重,作为家族的长孙女,张闾瑛享尽了荣华富贵,万千宠爱。光是名字就让爷爷张作霖费劲了心思,最终给她取名张闾瑛,他希望孙女能拥有人世间的一切美好。
作为母亲,于凤至头脑清醒,作为大户人家的女儿,她不愿女儿学习不好的东西,她坚持请老师教女儿读书识字,教女儿做人做事,还请了齐白石等著名画家教她画画。
张闾瑛从小就聪明爱学,再加上母亲的支持, 张闾瑛8岁的时候就能独立创作诗句,而且学习成绩也是班级的佼佼者。
在学业上取得成绩的同时,14岁的张闾瑛还登上了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大亚画报》的封面。
才十四五岁的张闾瑛已经出落得非常漂亮了,当时的富豪孔祥熙看中了她,想把她许配给自己的儿子孔令侃。
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张闾瑛在成长中,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见识, 虽然她出生在大家庭,但是她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她有自己的个性,当她得知孔祥熙想与张家联姻时,她断然拒绝,还说自己绝对不会嫁进豪门,要嫁只嫁布衣。
小小年纪的张闾瑛就是人间清醒,她看透了纨绔子弟身上的纨绔之气,她只想找一个安稳踏实的人过日子,所以她毫不犹豫拒绝了孔祥熙。
张闾瑛的反应是孔祥熙所没有想到的,因为他的儿子孔令侃相貌堂堂,而且家境殷实,很多有女儿的有钱人家都争先恐后向孔家提亲,但孔祥熙都拒绝了,就是为了能和张家联姻。
有了这次事情之后,很多有钱有势的人家也都不敢向张家提亲了。
1933年,在父亲的带领下,张闾瑛去了欧洲的很多国家,她参观了卢浮宫,去了柏林大学,去了罗马……在旅途中增长了见识,让张闾瑛也产生了留学的想法。
之后张闾瑛去了意大利留学,学了三年之后,她又去了英国留学。
没想到在英国留学期间,张闾瑛遇到了自己的真爱陶鹏飞。
陶鹏飞是辽宁人,父母都是普通人,但是陶鹏飞从小就有志气,学习成绩非常好,长大之后考上了张学良创办的东北大学。之后去了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陶鹏飞虽然家境不好,但是他本人非常优秀,他身上的那份淡然和透彻深深吸引了张闾瑛,而陶鹏飞也被独立自主不娇气的张闾瑛所吸引。
但是此时的陶鹏飞内心非常忐忑,他知道自己和张闾瑛的身份相差太多,他不敢奢求张闾瑛的爱。但是张闾瑛却毫不在意这些,她觉得只要两个人相爱,其他都不是问题。
就这样,在张闾瑛的开导下,两人恋爱了。
后来,陶鹏飞毕业后去了美国留学,并凭借着优异的成绩留在了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张闾瑛 也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
但是当张闾瑛向母亲说了要和陶鹏飞结婚的时候,却遭到了她的反对。为此,她和母亲冷战了好久。
既然当年张闾瑛拒绝孔祥熙为儿子的提亲,她就已经下定决心找个“布衣”了,现在她遇到了陶鹏飞这个合适的“布衣”,她怎么会轻易放弃呢。
1941年,与母亲冷战一段时间后,张闾瑛还是与陶鹏飞结为夫妻。之后,陶鹏飞在加州大学任教,张闾瑛也投身教育事业。
两人婚后,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们。但是张闾瑛却过得幸福滋润。虽然也有争吵,但是最后都没彼此原谅。
张闾瑛得知母亲在美国治病后,夫妻俩毫不犹豫卖掉纽约的房子,搬到了旧金山去陪母亲。
之后,陶鹏飞的事业越来越好,原本是个没人知道的穷小子,经过不断努力,最后竟然当上了中美联谊会的会长。
多年后,再台北的一处地方,张闾瑛和陶鹏飞一起去看望很多年未见的父亲张学良。
张闾瑛向父亲介绍了陶鹏飞,陶鹏飞当即向张学良鞠了一躬,先是说了一句“校长好”,接着又叫了句爸爸。此时的张学良看着女儿女婿,激动的掉眼泪。
张闾瑛和父亲分开时还是个小女孩,如今都已经为人妇了。多年来经历的委屈让她抱着父亲大哭起来。
这次见面后, 张闾瑛和陶鹏飞又多次探望父亲,她希望能对父亲尽一些孝心。
在美国期间,张闾瑛和丈夫一直致力于促进中美之间的文化与教育交流,她还多次为华人新世代的教育和成长提供帮助。
1981年,陶鹏飞在美国去世。2016年,张闾瑛去世。
爱情就像喝水,到底是暖是凉,当事人最清楚。很明显,张闾瑛靠着自己的坚持和追求自我独立的勇气,找到了专属于她的那份甜蜜幸福,过着夫唱妇随的生活。她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做主找到的爱情,一样可以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