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逝世,发妻于氏痛哭着在灵堂上嘟囔着:你一辈子弄了

蜀山史道 2025-05-09 08:29:00

1916年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逝世,发妻于氏痛哭着在灵堂上嘟囔着:你一辈子弄了那么多的姨太太,还收养了那么多的孩子,你现在倒好一走了之,这么大的家我怎么办啊?长子、次子纷纷表示:如果娘不想要我们,即可赐死毫无怨言!

于氏原本只是想借着哭丧的机会诉一诉自己这些年遭受的活寡之苦,并没有针对子女的意思,万没有想到会面临如此的情况。

一时间她竟然语塞,也不哭了,只呆呆地坐在那里发懵,还是亲儿子袁克定出来做了圆场,才不至于在丧礼上闹出笑话。

为什么说于氏守了多年的活寡呢?原来作为袁世凯正室妻子的她,一直都不受喜爱,两人结婚时正值袁世凯仕途不得志,抑郁在家,刚结婚时日子过得相对平淡,第二年长子袁克定也出生了。

而且二人的脾气秉性毕竟相去甚远,于氏自幼接受相夫教子、三从四德等传统教育,属于是非常保守的封建传统女性,而袁世凯则秉性放荡,好游侠,还有着一腔政治报复,是不甘于寂寞的人。

两人在一起日子久了慢慢就变得没话说了,关系也开始微妙起来。

有一次袁世凯见于氏穿着大红绣花的裤带,一时兴起便取笑于氏像个“马班子”,“马班子”就是“妓女”的意思,这种玩笑哪里是于氏所能接受的。

她反驳道:“我可是有姥姥家。”其本意是说,自己乃是袁世凯的正房妻子,不是姨太太。

但此言一出,袁世凯却怒了,原来袁自己乃是偏房所生,因为生母是姨太太的身份他可没少受气,所以长大之后的他最见不得别人跟他提正房和偏房,盛怒的袁世凯摔门而出。

此事成了压垮二人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据说后来二人再没有同房过。

不久后,袁世凯离开家乡寻求仕途发展,于氏则一直守在家中奉养袁母,见不到面的两人也避免了矛盾。一直到多年后袁世凯到山东任巡抚之时,于氏才同袁母一道被接过去住进了巡抚衙门。

不过巡抚衙门这时候可要比当年老家热闹得多,原来这些年袁世凯在未通知家里人的情况下已经纳了好几房姨太太,其中有三个竟然还是朝鲜人。

原来,离家之后袁世凯先是认识了沈氏,为了帮助袁世凯追求功名,沈氏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为他活动关系。

袁世凯对沈氏也非常宠爱,后来袁世凯履职朝鲜,那几年间他对外一直把沈氏当作正房太太来介绍。

袁世凯与沈氏一直无子,为了满足沈氏当母亲的愿望,待袁世凯与偏房的第一个儿子出生时,袁世凯直接将他过继给了沈氏,他也是袁世凯的二儿子。

在沈氏之外,袁世凯还娶了三名朝鲜女子分别是吴氏、金氏、闵氏,她们在当地都是望族,与这几人的结合或许有几分政治因素,但她们却一共为袁世凯生育了十八名子女。

袁世凯的第五房姨太杨氏,是个精明强干的女人,掌管着整个袁府的家务工作。在袁世凯眼里,她也要比于氏强出许多。

此外,袁世凯还先后娶了叶氏、张氏、郭氏、刘氏,这里面有妓女也有丫鬟,有袁世凯自己娶进门的,也有底下人送上门的。

于氏空有“正房”的名头,但是对袁府的事务却插不上话,除了每日家里例行的礼节之外便再也无事可做了。

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于氏曾一度沉心向佛,可惜始终不能化解自己的心结,在袁府日子待得越久对袁世凯的怨恨便也越深。

于氏怨恨袁世凯,袁世凯同样对于氏也有许多不满,原来随着自己政治报复的施展,需要应多的场合也越来越复杂,有时候就需要于氏能够一起帮他撑起场面。当年一直生活在乡下的于氏,哪里懂得那些复杂的外交礼节?

于是闹出了不少笑话,后来袁世凯干脆不再让于氏露面,真到万不得已,则必须要有其她姨太太或女儿陪同的情况下才肯叫于氏出来会客。

袁世凯称帝后,册封于氏为皇后,在众人要想她行大礼的时候她却连连说:“不敢当,不敢当”。袁世凯听闻此事又多了一份对于氏的厌恶。

袁世凯虽然极度厌恶于氏,几次都动了休妻的念头,但于氏在品德上始终没有大的问题,所以袁世凯也不能把她怎么样。

这也正是封建社会下婚姻的可悲之处,最终在袁世凯死后的第三年,于氏也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