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一百多解放军为投诚的一千多土匪,举行欢迎仪式,却突然接到情报:“土匪是诈降,要进行偷袭。”司令员叶长庚面不改色:仪式照常进行。
叶长庚时任黑龙江军区司令员,彼时,黑龙江境内土匪势力极为猖獗,人数近十万人人。担负剿匪任务的叶长庚,身上的担子很重,因为他手头的兵力就一万多人。
得知部分指战员存在畏难情绪,叶长庚召开干部大会,说:“这些土匪别看人多势众,可实际上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内部涣散不堪,平日里只知道烧杀抢掠,打不了硬仗。我们只要精准地抓住他们的命脉,断其粮草,困其物资,就一定能够克敌制胜。”
随后,叶长庚果断决定采用 “断粮围困” 的策略,他组织部队,在土匪窝点的运输要道上设下了一道道关卡,将土匪们的物资补给线彻底截断。
日子一天天过去,啸聚山林的土匪们陷入了绝境,不得不冒险下山抢夺粮食。
叶长庚早就料到土匪会有此举动,提前在土匪下山的必经之路设下了埋伏。当那些饥肠辘辘、被寒冷冻得瑟瑟发抖的土匪出现在视野中时,解放军战士们果断出击。这个方法很奏效,相比直接上山强攻围剿,解放军的伤亡小了不少。
仅两个多月,就有一万多土匪或投降或被歼灭,另有一万多人往国民党军控制的区域逃去。
一天,参谋长走进司令部,向叶长庚说:“白脸狼带着一千多人要来投诚。”
“白脸狼”原本姓张,因酷爱戏剧中的曹操形象,便有了这么个诨名。“白脸狼”是黑龙江的大土匪头子,不久前被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委任为“黑龙江挺进旅少将旅长”。
杜聿明还给过另一个大土匪头子谢文东“上将游击司令”的头衔,可他自己才是中将,所以“白脸狼”这个“少将旅长”也是糊弄性质的。
叶长庚问参谋长:“此事,你怎么看?”
参谋长说:“这事儿太反常了,‘白脸狼’才接受杜聿明的委任不久,几天前还抢了一个村庄,杀害了好几十村民,怎么可能突然就想投诚?这里面肯定有诈。”
叶长庚说:“派几个机警的侦察兵去周围看一下。”
过了一会,侦察兵回报说:“城外的林子里藏了好几百人,都带着武器!”
参谋长说:“情况已然十分明了,白脸狼企图借着投诚的幌子,麻痹我们,进而实施偷袭。我们的大部队都派出去剿匪了,县城只有一百多战士,应该马上调周围的部队回来,加强防御。”
叶长庚说:“告诉白脸狼,我们接受他的投降,明天在城内举行仪式。”
看着在场众人的不解,叶长庚走到作战地图前,指着土匪据点的位置,说:“正因为他们人多,才更要让他们走进来。我们在暗处设下埋伏,来个瓮中捉鳖。‘白脸狼’自以为奸计得逞,却不知这是他自投罗网。你们想想,要是现在拆穿他们,他们必定四散而逃,到时候再想围剿,难度更大。”
欢迎仪式当天,“白脸狼” 带着百余亲信土匪入城,其余近千土匪,则以等候改编的名义,待在城外,实则等着“白脸狼”发出信号后,冲杀进来。
进了军区大院后,“白脸狼”表面上点头哈腰,满脸笑意,说着恭维的话,实则眼神飘忽,时不时偷瞄四周,心怀鬼胎。队伍里几个土匪还故意把枪套打开,露出半截枪柄,这分明是在试探。
叶长庚面带微笑,热情地迎上前去,握住 “白脸狼” 的手,说:“欢迎啊,白旅长能弃暗投明,真是明智之举。”
“白脸狼” 说:“哪里哪里,早就听闻叶司令的威名,我们也是想跟着司令干一番正经事儿。”
随后,叶长庚设宴招待众匪,酒过三巡后,“白脸狼” 突然起身,故意装作不经意地将自己的大衣脱下,挂到墙上。
这看似随意的一个小动作,却被叶长庚捕捉到。原来,在之前获取的情报中得知,“白脸狼” 习惯在行动前将大衣挂起,以此作为暗号,示意手下准备动手。
叶长庚心中冷笑,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继续和土匪们谈笑风生。过了一会儿,叶长庚突然举起酒杯,大声说道:“今日各位兄弟前来投诚,是一件幸事!来,干了这杯!”
说完,叶长庚仰头将酒一饮而尽。“白脸狼” 等人见状,也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就在这时,叶长庚 “啪” 地一声摔碎酒碗,埋伏在四周的战士们冲了出来,黑洞洞的枪口齐刷刷地对准了土匪。
“白脸狼” 脸色变得惨白,说:“叶司令,这里面有误会,误会啊。”
叶长庚说:“助兴?你以为我会信你这套?从你一开始打着投诚的幌子,我就知道你没安好心。真要诚心投诚,何必在城外树林里藏人、带武器?我早就料到你会耍这一招。”
“白脸狼” 见阴谋败露,恶狠狠地说:“叶长庚,算你狠!不过你别得意,我们的人马上就会杀进来,你们都得死。”
叶长庚哈哈大笑:“就凭你城外千把人,都是乌合之众,我还真不放在眼里,我早就让人把他们包饺子了。”
去“包饺子”的战士也不多,就两个排,可由于“白脸狼”带入城的一百多人,都是其骨干和亲信。得知城内的众匪被抓后,城外的土匪尽管人数更多,但毫无斗志,纷纷放下武器,乖乖投降。
此役过后,叶长庚的威名在当地愈发响亮,其他土匪听闻此事,吓得胆战心惊,不少人纷纷选择主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