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3岁的陈独秀在四川病逝,临终前,陈独秀反复嘱咐小29岁的妻子潘兰珍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5-12 09:09:03

1942年,63岁的陈独秀在四川病逝,临终前,陈独秀反复嘱咐小29岁的妻子潘兰珍:“你以后可改嫁,但一定不要打着我的名号去卖钱!”  

1949年,41岁的潘兰珍因为食物中毒去世,在临终前,她一直念叨着一句话,就是想要和陈独秀合葬在一起。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终究没能实现。潘兰珍就这样带着无尽的思念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坎坷而传奇的一生。

  1930年,陈独秀因被国民政府通缉而流亡上海,他化名“李先生”,在一处简陋的石库门房中隐居。而潘兰珍,则是他的邻居。

  潘兰珍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4岁那年随父母逃荒来到上海。

  为了能够补贴家用,潘兰珍什么活都干过,甚至为了填饱肚子,捡了很长时间的垃圾。  

然而,灾难并没有就此放过她。

  17岁那年,美丽的潘兰珍遭到了工头的侵犯,随后被迫嫁给了一个凌辱她的流氓。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潘兰珍的生活犹如地狱。但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鼓起勇气,逃离了那个噩梦般的婚姻。  

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潘兰珍遇到了陈独秀。然而,此时的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

  妻子病逝,挚友离世,事业遭受重创,再加上国民政府的通缉,陈独秀可谓是步履艰难。

  在这样的时刻,是潘兰珍的出现,给了陈独秀生命中最温暖的慰藉。

  于是,在命运的牵引下,这两颗孤独的心灵走到了一起。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这对苦命鸳鸯太久。

  1932年,陈独秀的身份暴露,被捕入狱,面对这样的变故,潘兰珍没有选择逃避。

  而是毅然辞去工作,只身前往南京,守候在陈独秀的身边。

  在那间狭小、阴暗的牢房里,是潘兰珍的爱和关怀,点亮了陈独秀的生命。

  她不仅在物质上给予支持,更在精神上给予慰藉。五年的牢狱生涯,潘兰珍从未间断过对陈独秀的探望。  

1937年,抗战爆发,陈独秀获释出狱。他拒绝了国民政府和友人的邀请,选择了到重庆江津投奔友人。

  但即便如此,生活的困境依然接踵而至。陈独秀虽然能够赚取一些稿费,但仍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潘兰珍成为了支撑陈独秀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一人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甚至为了给陈独秀治病,卖掉了仅剩的首饰。

  但即便如此,生活依然捉襟见肘。一度困顿到揭不开锅的地步。

  面对困境,陈独秀依然不改其志,他宁愿饿死、冻死,也不愿动用教育部的稿费。

  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原则和尊严的底线,这种精神,潘兰珍是理解的。

  作为陈独秀的妻子,她深知丈夫的脾性。即便是生活再困难,她也从未动摇过对丈夫的支持。

  在陈独秀病重的时候,是潘兰珍不眠不休地守护在他身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陈独秀握着潘兰珍的手,留下了最后的两句嘱托。

  他希望妻子能够自立更生,如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改嫁。但同时,也叮嘱她不要为了钱财而出卖自己的名声。

  陈独秀去世后,潘兰珍谨遵丈夫的遗愿,靠自己的双手生活。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都没有动用过那笔稿费,也没有借助过“陈独秀夫人”的名号。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