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国民党中将刘伯龙,在败逃路过贵阳时,将黔军元老卢焘骗到市郊枪杀。谷正伦得知后,气得口吐鲜血,决定除掉刘伯龙……
1949年11月18日清晨说起。
那天,他下令处决了贵州当时的实际掌权者、国民党贵州省保安司令部第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
当亲信报告刘伯龙伏诛时,谷正伦脸上闪过复杂的神色。
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军阀,就这样葬身黄土,谷正伦心中五味杂陈。
追溯谷正伦与刘伯龙的恩怨,要从三十年代谷正伦主政贵州说起。
彼时,谷正伦已经是贵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他兴修水利,颇得民心。
而当时的贵州军界,却是乌烟瘴气,部将刘伯龙就是这股歪风的代表。
刘伯龙出身贫寒,在 军队的 中靠着“勇武”和对蒋介石的阿谀,爬到了军阀的位子。
他残暴嗜杀,目无王法,视百姓的性命为草芥。即便是自己的亲信和部下,也在他的屠刀下无法幸免。
谷、刘二人注定无法和平共处,刘伯龙藐视谷正伦的文治理政,处处和他唱反调。
谷正伦虽为文官,但也深谙军事 ,对刘伯龙的行径深恶痛绝。
然而碍于蒋介石的维护,他只能暗中部署,伺机反击。
抗战爆发,日寇铁蹄南下,国难当头,谷正伦原本期望军界将领能够共同抵御外敌。 然而刘伯龙非但不思抗日,反而趁火打劫,变本加厉。
一次,他军队抢掠的军用卡车,竟堵住了谷正伦的车队。
刘伯龙非但不思悔改,反而将无辜的卡车司机就地正法。
谷正伦直到了勃然大怒,几欲痛下杀手,只是事关重大,那也只能隐忍不发。
抗战的炮火,暂时掩盖了贵州军政内斗的硝烟。
然而抗战胜利后,矛盾再次激化。
谷正伦主张联合黔军余部,共同维护贵州的稳定,准备迎接新中国的成立。 然而,刘伯龙却执意要与共产党决一死战,他不顾谷正伦的劝阻,将投诚的国民党将领、前贵州省政府主席卢焘以“通敌”的罪名秘密处死。
卢焘之死,成为压倒谷正伦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位德高望重的黔军政要,因为主张和平,竟惨死于刘伯龙之手。
谷正伦痛定思痛,决意为卢焘报仇,为贵州除害。
他暗中联络各方,布下天罗地网,只等刘伯龙自投罗网。
刘伯龙虽残暴,却也老奸巨猾,直觉告诉他有变,他试图调集人马,准备突围。
然而,为时已晚。
1949年11月18日清晨,当刘伯龙的车队驶进贵阳城时,伏兵四起,他还未来得及反应,便已被数十发子弹打成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