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至民国羊城河南陶艺名乡瑶头慈善机构“同福善堂”匾额想象复原 瑶溪人“慈心向善 衢暖民心 行善积德最乐也”的体现 家乡有民谣传唱云:“瑶头城,佳广地”。从字句可知道这里是块“繁荣昌盛的富裕地方”。中华民国广东省番禺县第三区(今海珠)公和乡乡公所设在河南瑶头乡古建‘大厅’,‘大厅’兼办慈善机构‘同福善堂’,位于瑶头恂恂一巷1号,晚清至民国时期为慈善机构,分派油米比穷人,它就是现在的‘德怡居’ 大城市开善堂多见,乡村人开善堂确实不多见,吾乡有好事者,开善堂接济贫穷,皆分文不收。这是广州河南瑶头人“慈心向善,衢暖民心,行善积德最乐也”的体现 “同福善堂”名称估计取自清朝末年著名谴责小说《廿载繁华梦》里的成语‘有福同享’,第二十回:“彼此兄弟,自应有福同享。”作者 欧阳钜源、黄世仲 这善举或跟瑶头乡人信奉的主神,受到‘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教诲有关,同时也反映了这里是羊城河南地的‘富裕之地’。新中国土改后变为联星生产大队使用、大队部、公社会场、端午节时招待各乡龙船老表饮茶食饼 清朝番禺县茭塘司‘瑶头堡十三乡乡公所’、中华民国公和乡乡公所、清末做过善堂‘同福善堂’、新中国新滘公社联星大队部 民国时广东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重要之地 传承百年福气,同享善福堂的温暖与美好 瑶头人称‘大厅’前身或是‘众人厅’、大村瑶头‘姓氏非常多’、大门向东‘长方形建筑’体积非常大、门前的马涌支流‘汇源涌’已封 资料来源:《广州文史》、乡民记忆
晚清至民国羊城河南陶艺名乡瑶头慈善机构“同福善堂”匾额想象复原瑶溪人“慈心向善
凡霜谈过去的历史时光
2025-05-12 16:48: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