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股票金融财经 「外媒分析貿談 美国 被迫先對中國讓步..」
中美談判短時間內取得進展,達成「休戰」90日的協議,外界關注哪一方先讓步,綜合外國媒體評論和分析,認為美方被迫「退讓」(retreat)的機會較高。
FT:中美3周前IMF地牢密會
據悉,中美談判實際上早在3星期前已開始,美國財長貝桑4月底曾對外宣稱,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會議期間,與中国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進行了交流。英國《金融時報》(FT)引述消息透露,該次會面在IMF總部的地牢舉行,兩大經濟體的高官曾就貿易僵局交換意見。
《紐約時報》提到,美國多次表示自己在中美談判桌上勝券在握,實際上存在重大掣肘,觀乎中美高層在瑞士會面後發表聯合聲明,似乎未見中方有重大讓步,只提及會繼續談判。
報道引述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事務專家Scott Kennedy形容,聯合聲明反映美國面對中國的反擊被迫「退讓」。
《華爾街日報》評論指出,美國政府的豁免範圍由《美墨加協定》(USMCA),擴展到中國除外的所有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再加上智能手機、手提電腦和其他電子設備,然後是英國的小型協議和中國的休戰,卻始終未見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諾的重大貿易協議,隨之而來的是全球市場震盪,貿易成本上漲和商業信心不穩。
評論提到,無論是中國或英国 的協議,對特朗普 而言都是投降多於勝利,雖然雙方會繼續談判,但唯一的曙光是市場力量迫使特朗普放棄透過關稅引領美國進入黃金時代的「狂想」(fever dream)。
商界趕在休戰期搶訂船期
《紐約時報》表示,特朗普透過對華實施超高對等關稅希望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爭取短期的經濟利益,但對手經濟實力相若,甚至更願意承受貿易戰痛楚,最終反逼使特朗普率先讓步。
一個月前,美財長聲稱中國的經濟結構嚴重失衡,堅持打貿易戰令其形勢非常不利,至日前,中美發表聯合聲明和暫時休戰,他改口說兩國有共同意願,並不希望出現脫鈎,顯然感受到愈來愈大的經濟壓力。
報道引述美國港口營運商說,美國消費者和公司相當依賴來自中國的貨物,對華實施30%關稅仍然相當高,嚴重影響營運環境,休戰90日亦令商界相當急趕預約航運船期。
圖:美國財長貝桑(左圖)於4月底曾宣稱,在華盛頓與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右圖)進行了交流。
(來源:香港信報財經新聞)
更新時間 2025年5月14日 週三 上午7:48 [GM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