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倪匡伪造多枚公章、证件及介绍信,从内蒙古畏罪潜逃至广州,七月间偷渡

文山聊武器 2025-05-14 19:20:37

1957 年,倪匡伪造多枚公章、证件及介绍信,从内蒙古畏罪潜逃至广州,七月间偷渡至澳门,最终逃至香港。 倪匡,原名倪聪,1935年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门第。他小时候住在霞飞路的弄堂里,家里七个孩子,他排行老四。1948年,他13岁时随家人搬到虹口区,上了江苏省立上海中学。那会儿他就爱看冒险故事,像《徐霞客游记》这种书,他能翻来覆去读好几遍。后来,1950年父母带着妹妹去了香港,他和三哥留在了大陆,想为新中国出力。 1951年,16岁的倪匡在上海街头看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的招生广告,脑子一热就报了名。这学校专门培养新中国的基层干部,他学得挺认真。毕业后,他加入了华东公安部队,去了苏北搞土改,天天跟农民混在一起,吃糠咽菜也不含糊。1953年,他又跑去参与治理淮河工程,在双沟河、南潮河的水闸工地上当技术员,盯着施工进度,风吹日晒都扛着。后来,他还在滨海县的劳改农场管过70万亩棉花田,顺便学了点农业技术。 1955年,国家号召支援边疆,他自愿去了内蒙古,在宝安沼机械化农场开拖拉机。那日子苦是苦,但也算充实。可惜好景不长,1956年冬天,一场意外把他推到了悬崖边上。那次他跟同事运煤,冷得受不了,就拆了座木桥的板子生火取暖。谁知道当晚一辆拖拉机因为桥板没了,直接掉进冰河,司机死了。这事儿闹大了,他被控“破坏交通”,关起来审查。朋友偷偷来看他,说风声紧,可能判得很重,劝他赶紧跑。 这下倪匡慌了,但也豁出去了。一个深夜,他瞅准机会放出看守所的狼狗,趁乱骑马跑了。本来想装成蒙古族人逃到蒙古国,可暴风雪太大,方向都找不着。正当他冻得快撑不住时,远远看到一个火车站的灯光,赶紧改了主意,决定坐火车南下。他在候车室里掏出橡皮,开始刻假公章,手冻得发抖,但愣是刻得像模像样,还模仿机关的口气写了介绍信。靠着这些假证件,他混上了去大连的火车,一路上低着头,生怕被人认出来。 到了大连,他先投奔了哥哥倪亦方,在那儿躲了一个多月。哥哥怕被连累,给了点钱催他走。他又辗转到上海,住进叔叔家,靠着报纸上的广告联系到一个偷渡团伙。偷渡费要450块,那年头这可不是小数目,亲戚们东拼西凑帮他出了钱,但也怕惹麻烦,不敢留他太久。1957年7月,他从上海坐火车到广州,再从广州偷渡到澳门。那几天他藏在澳门的小旅馆里,天天提心吊胆,最后挤在一艘运菜船的货舱里,跟着海风味儿到了香港。 刚到香港,倪匡就是个黑户,只能干些苦力活儿,像在染厂当杂工,累得满头大汗。但他没打算就这么混下去,开始试着写东西,把自己的经历和脑子里的故事都倒出来。1957年下半年,他写了个短篇小说《活埋》,投给了《香港工商日报》。这篇东西讲得有点意思,编辑一看就用了,算是他在香港文坛迈出了第一步。 之后,倪匡的写作就像开了挂。他每天窝在小屋子里写,笔都不带停的,一天能给好几家报社供稿,大家都叫他“人形打印机”。1963年,金庸看他有才,鼓励他写科幻小说,他就搞出了《卫斯理》系列。这系列脑洞大开,故事抓人,很快就火遍香港,连东南亚的华人圈都知道了。他还不光写科幻,武侠小说《六指琴魔》《独臂刀》也挺受欢迎。后来他给李小龙的《精武门》写了“陈真”这个角色,电影一上映,观众拍手叫好。他还给邵氏公司写了几百个剧本,武侠、动作、喜剧啥都有,忙得脚不沾地。 倪匡写东西快得吓人,最夸张的时候一小时能写4500字,给12家报纸供稿,一天能出两万字,这状态保持了好几年。他一共写了300多部小说、400多个电影剧本,影响力在华人圈里没得说。1992年,他跟老婆李果珍去了美国旧金山,过上半退休的日子。2007年又回香港定居。2005年,70岁的他说自己写不动了,“上帝给我的写作额度用完了”,最后一本《只限老友》成了他的收山之作。 晚年他身体不太好,皮肤病老折腾他,红肿得厉害,晚上还咳嗽不停,看了好几个医生也没个准信儿。不过他性格还是挺乐观,跟朋友聚会照样有说有笑。2022年7月3日,他在香港家里平静去世,87岁。他走了以后,大家都挺感慨,这位从逃亡者变成文坛大咖的人,真是个传奇。

1 阅读:179

评论列表

老F

老F

1
2025-05-14 20:55

天龙八部里,他替金庸写了天山童姥那一段,真个把武侠切换成了科幻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